看哭了!5月23日,河南,一对开收割机的夫妻,刚收割完麦子,在路边休息一会,不料,发现有位大爷正一个人在装手割的麦子。夫妻看到大爷这么大年纪,还如此不容易,便提出免费帮大爷打一下麦子。 信息来源:新华社 五月的河南正值麦收季,金灿灿的麦田里此起彼伏响着收割机的轰鸣。 刘女士和丈夫刚给东家收完麦子,正坐在驾驶室里擦汗,忽然瞥见田埂上有位老大爷正弓着腰往三轮车上搬麦捆。 老人后背的汗衫湿得能拧出水,花白头发上沾着麦芒,每搬一捆都要扶着膝盖喘口气。 “您这麦子咋不用机器收?”丈夫跳下车凑过去搭话。 大爷抹了把汗,指着远处夹在几块大田中间的三角形地块:“那儿地头太窄,大收割机转不开。” 他说老伴前些年走了,孩子在外地打工,两分半地全靠自己一镰刀一镰刀割了三天。 三轮车上歪歪扭扭码着二十多个麦捆,扎麦秆的草绳都磨得起了毛边。 刘女士听得心里发酸。 她和丈夫跑农机六年,最见不得老人受这个累。 “大爷您歇着,我们这机器闲着也是闲着,我帮你打吧。”说话间丈夫已经爬上驾驶座,把收割机往麦堆开。 大爷急得直摆手:“使不得使不得!你们油钱都要四十块一亩……” 话没说完,收割机已经突突突响起来,麦子哗啦啦的掉下来。 约莫半支烟的工夫,收割机就把这一堆麦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金黄的麦粒像小溪流似的涌进编织袋,大爷蹲在旁边撑着袋口,浑浊的眼睛跟着麦流来回转。 等最后一粒麦子归仓,老人从裤兜掏出卷成筒的五十块钱,非要往刘女士围裙兜里塞。 “您这不是打我们脸嘛!”丈夫一把攥住老人青筋凸起的手,“谁家还没个老人?” 视频传到网上后,一网友说:“现在年轻人哪会用手割麦?我爷爷以前镰刀割两天,肩膀肿得老高”“看大爷指甲缝里的麦芒,眼泪止不住”。 还有网友说:“他们少挣一点油钱,却让老人少受三天罪,值!” 刘女士后来说,看着大爷就想起自家老人。 她和丈夫这些年走南闯北收麦子,见过太多独自劳作的留守老人。 确实,现在农村大多都是老人在劳作,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有些老人可能想着一亩三分地,舍不得掏钱用收割机,想着自己花个几天时间也能割掉。 但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遇到刘女士这样的夫妻,对他们来说,半支烟的功夫就搞定了,但对老人来说,他们能歇好几天。 我们很多外出的年轻人们,也要好好反思一下,你在办公室坐着的时候,你家的父母,可能正在汗流浃背,他们不是乐意耕那三分地,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孩子们的负担。 哪怕辛劳一个季节,孩子们回到家,能带走一袋家乡米,他们都觉得很开心,因为这是他们能为孩子做的事。 而刘女士夫妻朴实的互动让我们看见:最珍贵的丰收不是麦粒归仓,而是人与人之间那份自然的善意。 这样的温暖,年复一年在麦浪里生长,永远带着土地的温度。 对此,大家怎么看?#河南收割麦夫妇#
笑出眼泪了!河南小伙想把小麦免费割掉还能赚钱,就搞了个10元/人体验割麦子活动,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