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或伴有幽门腺化生和

岑岑谈健康 2025-05-25 15:36:51

萎缩性胃炎

是一种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或伴有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以及固有膜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且存在一定癌变风险,需引起重视。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是最常见病因,HP 可释放毒素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慢性炎症,逐渐导致腺体萎缩。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体内可出现抗壁细胞抗体和抗内因子抗体,破坏胃黏膜腺体(如壁细胞),影响胃酸和内因子分泌,导致维生素 B₁₂吸收障碍,引发恶性贫血。

胆汁反流

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诱发炎症和萎缩。

其他因素

年龄:随年龄增长,胃黏膜 “衰老”,修复能力下降,发病率升高。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酗酒、高盐饮食、喜食腌制 / 霉变食物等,可损伤胃黏膜。

药物影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刺激胃黏膜。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性。

三、临床表现

症状:缺乏特异性,常见表现包括:

上腹部隐痛、胀满(进食后明显)、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

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出现贫血(面色苍白、乏力)、舌炎、腹泻等。

体征:多数患者无明显体征,部分可有上腹部轻压痛。

四、分类与病理特点

按发病部位及机制分类

A 型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主要累及胃体和胃底,与自身抗体相关,胃酸分泌减少,易伴发恶性贫血。

B 型胃炎(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多见于胃窦部,与 HP 感染、环境因素相关,胃酸分泌可正常或偏低。

病理特征

腺体萎缩: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代之以纤维组织或增生的平滑肌。

化生:包括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和假幽门腺化生。

炎症:固有膜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活动期可见中性粒细胞。

五、检查方法

胃镜检查

是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手段,镜下可见胃黏膜色泽变淡、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呈树枝状或网状),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等。

病理活检

胃镜下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的 “金标准”,可判断萎缩、化生、炎症程度及有无异型增生(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检测

碳 13 / 碳 14 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血清抗体检测等,用于明确是否存在 HP 感染。

0 阅读:91
岑岑谈健康

岑岑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