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又扔了个大炸弹!他在采访里直言不讳:中国AI研究人员不是中国的,是世界级的

梦回江影视 2025-05-25 12:28:32

黄仁勋又扔了个大炸弹!他在采访里直言不讳:中国AI研究人员不是中国的,是世界级的。现在你去OpenAI、DeepMind这种顶尖AI公司看看,华人科学家的脸随处可见,早就成了顶梁柱。这话听起来有点像在夸人,但仔细一琢磨,不就是在说高手早就满世界跑了吗?人才这东西,压根儿不分国界,哪儿有机会就往哪儿钻。 说起这个,我想起几年前跟一个在硅谷混的哥们儿聊天。他是北大毕业,AI领域的硬核选手,跑去美国一家大厂搞研究。问他为啥去美国,他笑得特坦然:那边资源多,实验条件好,工资也高啊。但聊到最后,他又说:干几年攒够经验,我还是想回国,国内AI这块儿发展快,机会多。这不就是黄仁勋说的人才遍全球的缩影?中国AI牛人,出去闯荡,学了本事再回来,国内的土壤现在可肥得很。 你看那些AI大厂,OpenAI、DeepMind、Google Brain,华人研究员的名字在论文里刷屏。像什么Transformer模型、扩散模型这些硬核技术,背后没少见华人的身影。数据上说,2023年全球AI顶会论文里,华人作者占比超过20%,这可不是小数目。国内的AI产业也在飞速起跑,百度、阿里、华为,哪个不是卯足了劲儿搞大模型?人才流动这事儿,根本不是单行道,出去的学成归来,国内的也在源源不断冒尖儿。 有意思的是,网上总有人调侃:清华北大培养的人才都送美国了。这话听起来有点酸,但真相没那么简单。出去的那些人,不少在国外历练几年,带着技术、经验和眼界回国,成了创业公司或者大厂的骨干。就像我认识的一个学姐,博士念完在美国干了五年AI算法,去年回国加入一家独角兽公司,直接带团队搞自动驾驶。她说:国内这市场,需求多得爆炸,干起来比国外爽多了。这不就是双向奔赴的节奏? 当然,也有人爱吐槽,说中国AI研究还差一口气,顶尖突破不够多。确实,基础研究上,国内跟美国比还有差距。像芯片、算力这些硬骨头,卡脖子的事儿还不少。但你看华为,愣是顶着制裁搞出了麒麟芯片,AI算力平台也在追赶。这不就是硬刚的底气?再说了,AI这行当,拼的不只是技术,还有市场和生态。国内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数据量和应用场景甩别人几条街,哪个AI公司能不眼红? 黄仁勋这话,表面上是夸,实际上也点出了个现实:AI的未来,不在哪一国手里,而是在全球人才的脑子里。国界?那只是张地图上的线,挡不住好点子满世界跑。可问题来了,这种全球化的节奏,对中国AI到底是福是祸?人才流动是好事,可要是顶尖牛人全被挖走了,国内的AI还能不能继续狂飙?你们觉得呢?

0 阅读:2
梦回江影视

梦回江影视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