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国宁愿错过全球战略机遇,也不愿意再接盘美国的经济危机,因为在东方大国看来,救助美国等于资助其军事对手,助长美国的气焰只会让美国更加放肆,妥协与让步才是东方大国的底线。 曾几何时,东方大国慷慨解囊,增持美债、扩大进口,用实打实的资金为美国渡过难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华尔街濒临崩溃,东方大国顶着自身出口暴跌三分之一、2000万工人失业的压力,持续购买美债稳定美元,基建投资拉动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硬生生把世界经济从深渊边缘拽了回来。可换来的,却不是感激,而是一系列令人寒心的回报。 贸易战、科技封锁、战略围堵接踵而至,仿佛完全忘了是谁在它最狼狈时拉了一把。2025年特朗普政府更是变本加厉,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最高达145%,50余家中国高科技企业被列入“实体清单”,连AI大模型、超级计算机这些未来产业都成了打击目标。更绝的是,美国一边喊着“对等关税”,一边把台湾问题当棋子,对台军售、政客窜访,明摆着要把东方大国的善意踩在脚下。 说白了,美国骨子里就没把东方大国当伙伴。当年危机时的合作,在它眼里不过是“弱国救强国”的理所当然。如今东方大国发展起来了,美国立刻把遏制当成首要任务。就像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超过3600亿美元,可美国不但不反思自身产业空心化问题,反而把锅扣在东方大国头上,变着法儿搞“脱钩断链”。这种“升米恩斗米仇”的心态,让东方大国彻底看透:救助美国,就是在资助自己的军事对手。 再看看美国的经济现状,简直是“自作孽不可活”。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把全球股市搅得鸡犬不宁,半个月蒸发4万亿美元市值,相当于美国14%的GDP。国内通胀高企、债务上限危机频现,银行倒闭潮一波接一波,可美国政府还在打肿脸充胖子,天天喊着要“保护美国工人”,结果却是美国消费者为高关税买单,超市货架上的商品越来越贵。这种情况下,东方大国要是再傻乎乎地接盘,那才是真的“人傻钱多”。 东方大国不是没想过妥协。早年为了融入全球经济,多次在贸易谈判中让步,可换来的却是美国得寸进尺。就像2018年贸易战刚开打时,东方大国提出增加农产品进口、扩大市场开放,结果美国转手就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断供芯片,摆明了要卡死东方大国的科技命脉。这种教训让东方大国彻底明白:在核心利益面前,妥协换不来尊重,只会让对手更加放肆。 如今的东方大国,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拿捏的“世界工厂”。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虽然大,但通过金砖、一带一路等多边合作机制,海外市场多元化布局已经初见成效。国内更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11年超过50%,5G基站、新能源汽车等新基建投资拉动着经济转型升级。就拿半导体产业来说,虽然美国卡脖子,但东方大国的中芯国际已经实现14nm量产,华为的麒麟芯片也在突破技术封锁,假以时日,台积电的“神话”未必不能打破。 更关键的是,东方大国手里握着一张王牌——美元资产。从2022年4月起,中国的美债持仓就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2024年更是多次减持,到11月持仓仅剩7686亿美元。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而是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东方大国不会再把鸡蛋放在美国这一个篮子里。毕竟,俄罗斯海外资产被冻结的前车之鉴还在眼前,谁知道美国哪天会不会把“金融核弹”扔向东方大国? 有人说,东方大国不救美国,会不会错失全球战略机遇?这种说法纯属杞人忧天。看看一带一路倡议,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参与,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标志性项目通车,沿线国家贸易额十年增长了3倍多。这种实实在在的合作,不比给美国当“提款机”强百倍?再说了,美国现在的战略围堵,反而倒逼东方大国加快自主创新,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抢占制高点。就像华为的鸿蒙系统,从被谷歌断供到全球装机量破8亿,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这就是“压力变动力”的最好例证。 说到底,东方大国的底线很清楚:可以合作,但绝不为霸凌买单。美国要是真想解决经济问题,就该放下身段,回到平等对话的桌前。否则,就别怪东方大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毕竟,在这场大国博弈中,谁能笑到最后,靠的不是谁的拳头大,而是谁更能沉得住气、走得稳路。
东方大国宁愿错过全球战略机遇,也不愿意再接盘美国的经济危机,因为在东方大国看来,
阿智通鉴
2025-05-24 14:35: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