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明朝大将洪承畴兵败清军,在松山被俘,清军劝降,但洪承畴誓死不降,范文程

晨曦微尘 2025-05-23 00:37:37

明末清初,明朝大将洪承畴兵败清军,在松山被俘,清军劝降,但洪承畴誓死不降,范文程看到他一个小动作说:他必会降。 明末清初那会儿天下大乱,明朝和清朝打得不可开交,就在崇祯十五年二月份,明朝的蓟辽总督洪承畴带着大军在松山和清军干仗,结果被皇太极的部队包围。 要知道洪承畴可不是一般人,那可是明朝皇帝跟前的大红人,打仗特别有能耐,可这回愣是让人家给活捉了。 皇太极这头正琢磨着怎么收拾残局,听说逮着这么个厉害角色,心里头直痒痒。 虽说明朝那些当官的骨头硬得很,不少被抓的将领宁可抹脖子也不肯投降。 但皇太极偏偏不信这个邪,他觉着只要是人就有软肋,特别是像洪承畴这样的大官,肚子里肯定藏着弯弯绕绕。 这老兄整天在军营里转悠,逮着机会就跟手下念叨:"咱得学学汉高祖,要有容人之量,特别是那些肚子里有墨水的汉人,能收服一个顶得上千军万马。" 为了劝其投降,清军那帮子武将可没少下功夫,今天这个去送酒菜,明天那个去说好话,结果洪承畴愣是油盐不进。 有回有个副将端着羊肉汤进去,话还没说两句就被喷了满脸唾沫星子。 他扯着嗓子骂人,把清朝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个遍,最后还把汤碗摔得稀碎。 这事儿传到皇太极耳朵里,急得他直拍大腿:"这是块茅坑里的石头啊,又臭又硬!" 与此同时,范文程就派上用场了,他眼珠子一转就是个主意,看人看事特别准。 那天皇太极把他叫到帐篷里,愁眉苦脸地说:"老范啊,这事儿还得你出马,洪承畴这老小子要是能归顺,咱这辽东战事可就能收尾了。" 范文程倒是不慌不忙,摸着山羊胡子说:"大汗别急,待我去会会这位洪大人。" 其实,他去见洪承畴那天耍了个心眼,压根不提劝降的事儿,穿着普通文人的长衫,拎着个食盒就去了牢房。 洪承畴本来准备开骂,结果看见来人既不穿官服也不带兵器,到嘴边的话又给憋了回去。 范文程把食盒往地上一搁,盘腿坐下就开始唠家常,从辽东的天气说到江南的茶叶,从《资治通鉴》聊到《孙子兵法》,就跟俩老友叙旧似的。 一开始洪承畴还绷着脸,架不住范文程东拉西扯说得热闹,慢慢也就打开了话匣子。 俩人正说到三国故事呢,房梁上突然掉下来一撮灰,正落在洪承畴的袍子上。 洪承畴见状先是拿手指头弹了弹,见还有灰印子,又扯着袖子来回掸了好几下,范文程在旁边眯着眼睛看得真真儿的,心里头跟明镜似的。 从牢里出来,范文程一溜小跑去找皇太极报喜:"成了成了!洪承畴这条大鱼跑不了!"皇太极听得直发懵:"咋回事啊?前些日子还骂街呢。" 他拍着大腿解释:"您想啊,这人连衣服沾点灰都舍不得,还能舍得自己的命?"皇太极一拍脑门:"哎呀呀,老范你这眼力见儿绝了!" 皇太极也是个聪明人,听了范文程的话立马换了套路,第二天亲自提着貂皮大氅去探监,见面先把大氅往洪承畴身上一披:"洪大人受冻了,这辽东的鬼天气真不是人待的。" 洪承畴刚要张嘴骂人,皇太极接着又说:"您要是归顺了,我保您全家老小平安,在盛京城里给您置办宅院,您那些兵将也都好生安置。" 这话算是戳中了洪承畴的心窝子,他摸着身上暖和的貂皮,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没过几天,洪承畴就换了旗装去拜见皇太极,这事儿传回北京城,崇祯皇帝气得把龙案都掀了,满朝文武更是骂声一片。 实际上,他这般也是没法子,手底下十几万大军都打光了,老家福建还有八十岁的老娘。 范文程这招算是摸准了读书人的心思,既要面子又要里子,说到底还是怕死。 这事儿过去之后,清朝在辽东的仗越打越顺溜,洪承畴归降的消息传到关内,好多明朝将领心里都打起了小九九。 后来清军入关的时候,他还真出了不少力,带着清军打了好几个漂亮仗。 实际上历史有时候就跟说书似的,一个掸灰的小动作改写了多少人的命运。 洪承畴后来在清朝官至大学士,活到七十多岁才死,范文程更是成了三朝元老,死后配享太庙。 皇太极这招攻心之计,愣是把个铁骨铮铮的明朝大将变成了清朝的开路先锋,人心这事儿,谁又能说得清呢? 信息来源:《清史稿·洪承畴传》、《清太宗实录》、《明清战争史》

0 阅读:6

评论列表

曾经的你

曾经的你

1
2025-05-23 23:32

扮噻嘢

猜你喜欢

晨曦微尘

晨曦微尘

晨曦微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