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春天,新疆迪化监狱里一个戴着镣铐的中年人被临时叫出牢房,他满脸疲惫,以

语林娱娱乐 2025-05-22 15:03:12

1951年春天,新疆迪化监狱里一个戴着镣铐的中年人被临时叫出牢房,他满脸疲惫,以为要被转押,可当他走进办公厅时,却看到王震站在屋里。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麻烦顺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日后随时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感谢您的支持呀! 监狱深处,警卫打开一间牢房的门。里面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胡子拉碴,脚上带着铁链,听见喊他的名字时只以为是例行审讯,没多想什么。他在这里待了一年多,对外头的变化全然不知。 可就在他推门走进办公厅的一瞬间,面前的情景让他愣住了——正中央站着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解放新疆的王震将军。王震没有让他多等,开门见山地问:“你,能不能找到煤?” 而这个戴着镣铐的中年人,就是地质学家王恒升。他的一生起落,与新中国西部能源命脉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疆的冬天比任何一个地方都难熬。老百姓靠牛粪和草根取暖,城里人更是用尽了拆屋子的木料,依旧冷得受不了。有人饿死,有人冻死。王震带着部队驻防迪化后,跑遍了城乡,心里那个着急:要是不快点解决能源问题,建设全新疆只是空话。 但新政权刚进新疆,本地煤矿不是设备残破就是找不到新矿,外地调来的地质队搞了几个月,连个合格的煤样都没找到。 王震只好给地质部李四光写信,问他全国还有没有能“救急”的高手。李四光只回了一句话:“要找煤,得找王恒升。” 可问题是——王恒升在牢里!他因为“勾结外国”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判了十多年重刑,甚至差点命都没了。所有人都说,“这种人能用吗?出了事谁担责?” 王震一句话,把这事定了:“要是有问题,我担着!但新疆冻死人算谁的?!” 就这样,1951年那个春天,王恒升带着镣铐,被叫到了王震面前。 王震没绕弯子:“你能不能带队找出煤?” 王恒升沉默了一会,点头:“能。迪化南山,第三层煤线,有戏。” 王震二话不说,当场下令给王恒升摘掉镣铐,并宣布:“从今天起,你是新疆找煤的总指挥,我王震当你的副手!” 屋里所有干部愣住了。有的不服气,小声嘀咕。王震把帽子一摘,脸一板:“懂地质的听他的,谁有意见可以走!”说完,扭头领着王恒升出了监狱。 事情的发展比很多人想象的都快。王恒升拿起地质锤,穿上棉衣,带着新组建的地质队,天一亮就上了南山。 南山苦寒,风一刮能把人吹下山沟。王恒升白天带人测量地层,晚上钻进帐篷画剖面,手脚都冻裂了,没人喊苦。 有一次,他顶着风雪带队上山,连续几天几夜没合眼。队员劝他歇歇,他却只说:“一天天耗不起啊,这不是给王将军交差,是给新疆百姓交命。” 仅仅四个月,六道湾煤矿就试开出第一批煤。炭黑发亮的煤块被送进城,乌鲁木齐第一次家家有了热炕,整个新疆的气氛都暖和了许多。王震亲自到矿上祝贺,抡起铁锹装煤,还专门叮嘱干部:“别再有人拿历史讲事,他是宝!” 外人不知,王恒升那年其实刚40出头,却已经在地质圈里出名多年。他出身河北农村,早年北大毕业,后又留学瑞士,是中国现代矿床学、岩石学的奠基人之一。解放前他就任新疆地质调查所长,发现了无数新矿种。 可动乱岁月,他因为和外国同行通信、给国外科学家送化石样本,被一口咬成“反动分子”。关在牢里,天天画地层、琢磨矿脉,没一天闲过。 王震破格启用他,一下子解开了新疆能源“死结”。一批被冤枉的技术干部也随之“解封”,整个新疆的工业、矿产、地质队伍,从此彻底活了起来。 王恒升的故事在新疆地质队伍里很快传开。 王震则更加坚定:“打江山要枪杆子,建设国家靠的是人才。咱们的老百姓不能冻着,国家的矿产也不能埋着。” 王恒升带的队伍,不到几年,就在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勘探出煤、铁、铅、锌、石油、稀有金属等上百个新矿。那批学生有的后来成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有的成了西北地质局、地矿部的骨干。 1956年,王恒升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还继续搞科研、带学生,写下了几十篇专业论文。 王恒升去世那年,新疆已是全国能源重镇,火车穿过煤矿、油田,大山深处的地质队队员还常常提起:“要不是当年王将军那一句话,咱新疆可能还得再冷上几十年。”

0 阅读:0
语林娱娱乐

语林娱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