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咸丰二年,浙江鄞县农民陈阿大因父亲患病,进城来请郎中。当路过米店门口时,不慎

历史新潮观察 2025-05-20 14:55:47

清朝咸丰二年,浙江鄞县农民陈阿大因父亲患病,进城来请郎中。当路过米店门口时,不慎踩死一只鸡雏。店家不依不饶,让他赔偿铜钱九百文,否则休想离开。这不是明摆着讹人呢吗?可最后他反倒还赚了。 这年春末的宁波府鄞县地界出了桩奇事,农户陈阿大天没亮就揣着三百铜钱往城里赶,他爹病得下不来炕,得赶紧找郎中抓药。 城门口刚开闸,街道上已经挤满了赶早市的商贩,挑担的、推车的、牵牲口的挤作一团,陈阿大在人群里左躲右闪,后襟都被汗浸透了。 路过米店门脸时,几个顽童追着竹球窜出来,陈阿大慌忙往旁边闪,脚底下突然传来"唧"的一声脆响。 低头看时,黄泥地上躺着只扁了的鸡崽,绒毛上沾着新鲜血迹。 米店掌柜像踩着弹簧似的蹦出来,揪住陈阿大的粗布褂子不撒手,非说这是特意从绍兴买来的九斤黄鸡种,养大了能卖九百文,少一个子儿别想走。 看热闹的越围越多,新上任的县令段光清正巧打这儿过。 这位父母官生得黑瘦精干,眼角皱纹像刀刻似的,听两边说完原委,捋着山羊胡子开了腔:"踩死活物自然要赔,陈阿大你先把褂子当了,本官替你补足九百文。" 这话惊得众人直咂舌,都说这官老爷怕不是糊涂了。 掌柜的捧着铜钱正美呢,段光清话锋一转:"按市面规矩,斗米养斤鸡。你说这鸡能长九斤,得赔人家九斗米。" 掌柜的脸唰地白了,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九斗米少说值一千二百文。 最后陈阿大不光没破财,还白得了够吃半年的口粮,药钱也剩了大半。 这事传开后,四里八乡都夸段县令断案如神。 他审案子讲究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专治那些耍小聪明的奸商。 有次绸缎庄掌柜诬赖伙计偷布,段光清当场让人扯开布匹量尺寸,发现每匹布都比官定标准短了三寸,反倒罚了掌柜二十两银子充作修桥钱。 段光清最见不得百姓受盘剥,在钱粮税收上尤其较真。 当时各县都在变着法儿加征"火耗",他偏把碎银熔铸的损耗压到最低,还发明了"官斗平粮"的法子,在官仓门口摆上标准量斗,谁家交粮都能自己过秤。 有粮商往谷子里掺石子,他直接让人把掺假粮食倒进县衙后院喂鸡,吓得再没人敢动手脚。 咸丰八年大旱,宁波府十县九荒,唯独鄞县没闹饥荒。 段光清早两年就领着百姓挖了三十六口蓄水塘,又让各村把祠堂余粮集中保管。 等到青黄不接时,县里开仓放粮不说,还从福建运来二十船番薯秧苗。 老百姓在地头立了"段公碑",刻着他常挂嘴边的那句:"官仓老鼠肥如斗,不如百姓碗里有豆。" 京城里听说这事,派了钦差来查访。 那钦差穿着便服在茶楼坐了半日,听见说书先生正讲段县令智审鸡崽案,茶客们拍桌子叫好的声浪震得房梁落灰。 回京呈报时,咸丰帝御笔亲题"平易近民"的金匾,八百里加急送到鄞县衙门。 如今去宁波城隍庙侧殿,还能看见段光清泥塑像,左手托着《大清律例》,右手拎着个木头鸡崽,香火旺得熏黑了房梁。 信息来源: 《清史稿·段光清传》 宁波市档案馆藏咸丰朝《鄞县赋役全书》 鄞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鄞县通志·名宦篇》

0 阅读:2
历史新潮观察

历史新潮观察

探索历史新趋势,发现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