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越南赠送我国一架几乎无损的“支奴干”直升机,在当时,这架直升机可是非常领先的,我国专家迅速地展开了研究,对其内部构造,工程设计进行了系统化的学习,那么,最终仿制的结果如何呢? 1975年那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当时越南战争刚刚落下帷幕,美军匆忙撤离南越,留下了不少完好的装备。 越南因为中国过去在战争中提供了不少支援,心怀情谊,便把一件“大礼”送了过来——一架缴获的美制CH-47“支奴干”运输直升机,而且据说保存得相当完整。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直升机对一个国家的军事投送能力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可说实话,中国在直升机技术这块儿,确实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跟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小。 突然得来这么一架当时美国陆军的主力,有着“飞行车厢”美誉的先进直升机,那感觉就像是天上掉了块金子,宝贵得不得了。 这架“支奴干”特有的前后两副串列螺旋桨设计,看着就跟别的直升机不一样,而且载重能力惊人,能在各种复杂地形甚至高原地区执行任务。 大家都铆足了劲儿,准备把它彻底研究透彻,希望能从中找到突破咱们自身技术瓶颈的关键。 大家想着,只要能把这架直升机拆解开,弄明白每一个零件是怎么回事,我们就能掌握它的技术秘密,然后仿制出来,提升解放军的空中机动能力。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发现,获得实物是一回事,但要完全复制,难点远超想象。 许多关键部件的材料,加工精度和内部结构复杂程度,是当时我们根本无法生产出来的。 还有里面的结构也是很复杂的,根本没有办法弄清楚,当时我们连普通的直升机传动系统都还没完全吃透,更别说去理解和逆向制造这种顶级的复杂结构了。 更要命的,光有飞机样品还不够,进行先进武器的仿制,还需要大量的技术资料,但是我们拿到的只有飞机本身,却没有任何这些至关重要的背景资料,这让仿制工作变得更加艰难,很多东西我们只能看其形,却摸不到它的核心。 所以最后没有仿制成功,只能当作是一件宝贵的实物教具留了下来。
1975年,越南赠送我国一架几乎无损的“支奴干”直升机,在当时,这架直升机可是非
王献勇说养护
2025-05-19 18:03: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