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孙中山向发妻卢慕贞正式提出离婚,48岁的卢慕贞不哭不闹,只在信中回复

历史新潮观察 2025-05-18 18:53:23

1915年,孙中山向发妻卢慕贞正式提出离婚,48岁的卢慕贞不哭不闹,只在信中回复了一个:“可”。没曾想,就是这一个字,她在孙中山心中重如泰山。 卢慕贞出生于1867年,家乡在广东香山的一个普通商人家庭。 父亲早逝后,她作为长女早早承担起家庭责任,靠着勤劳和孝顺在乡里小有名气。 1885年,18岁的她遵从父母之命,嫁给了年长一岁的孙中山。 那时的孙中山刚从香港读书归来,满脑子都是革命理想,对这段包办婚姻并无热情。 婚礼办得热闹,但婚后仅三个月,孙中山便返回香港继续学业,留下卢慕贞独自在翠亨村侍奉公婆。 孙中山常年在外,或求学或行医,后来更是投身革命四处奔走。 卢慕贞在家操持家务,照料孙家老小。 她虽未受过新式教育,但针线活精湛,每逢孙中山回乡,总会为他缝制新衣。 1891年,孙中山父亲病重,卢慕贞日夜守在病榻前喂药擦身,连原本对她冷淡的孙中山也深受触动。 父亲去世后,夫妻俩的关系逐渐缓和,几年间先后生下儿子孙科、长女孙娫和次女孙婉。 革命之路充满凶险,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清廷通缉令牵连家人。 卢慕贞带着婆婆和三个孩子逃往檀香山投靠孙中山的长兄,可异国他乡,语言不通,孙眉的牧场生意又因政策变化破产,一家人生活窘迫。 最艰难时,卢慕贞连买米的钱都凑不出,全靠华侨接济度日。 即便如此,她仍坚持给流亡中的孙中山写信:“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卢慕贞带着女儿从南洋回国,第一次以“第一夫人”身份公开露面。 南京的达官显贵们发现,这位夫人裹着小脚,不会说官话,面对西式宴会手足无措。 还有记者写道:“她总躲在角落,像只受惊的鹌鹑。” 三个月后,卢慕贞主动提出回乡居住。临别时,她拉着孙中山的手说:“我这样的乡下人,留在南京只会给你添麻烦。” 但回乡后,卢慕贞的日子也并不平静。袁世凯上位后打压革命党,孙中山再度流亡日本。 1913年,她带着女儿冒险赴日与丈夫团聚,却看到丈夫身边多了一位会说英语、穿着洋装的年轻秘书宋庆龄。 大阪的报纸拍下三人同框的照片:孙中山居中谈笑风生,宋庆龄侧耳倾听,卢慕贞低头摆弄衣角。 那年冬天,她默默收拾行李返回澳门,对外只说:“日本太冷,住不惯。” 1915年秋,孙中山托人送来离婚协议书。 送信的是他们21岁的儿子孙科,年轻人红着眼眶不敢抬头。 卢慕贞盯着那张纸看了许久,最后提笔写下一个“可”字。 管家后来回忆:“夫人写完字就关在屋里,三天没吃饭。” 消息传出后,有人骂孙中山负心,卢慕贞却托人传话:“是我自愿的。先生做大事,该有个般配的帮手。” 离婚后的卢慕贞定居澳门,靠着孙中山定期寄来的生活费度日。 她常穿着素色布衫,坐在院子里教邻居小孩纳鞋底。 每逢孙中山生辰,她都会在客厅挂上他的照片,摆几碟他爱吃的杏仁饼。 1925年孙中山病逝,她请人代写悼文,称他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抗日时期,70多岁的她变卖首饰资助游击队,帮他们在澳门购买药品。 有后辈劝她留点养老钱,她摇头道:“这些东西,本该是他想做的事。” 1952年秋天,85岁的卢慕贞在澳门家中去世。 临终前,她将珍藏的孙中山书信交给养女,反复叮嘱:“这些纸片不值钱,但别弄丢了。” 如今她的故居已成纪念馆,展柜里摆着当年离婚时用的钢笔,玻璃罩上落满灰尘,笔尖的墨迹早已干涸。 信息来源: 《珠海人物》《孙中山家族史》 澳门国父纪念馆、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公开档案

0 阅读:68
历史新潮观察

历史新潮观察

探索历史新趋势,发现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