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逃到香港的国军中将张际鹏花光积蓄后,想去台湾遭到拒绝,穷困潦倒之下,只得写信向黄埔一期同学袁守谦求助。 张际鹏,1900年出生在湖南醴陵,家里算得上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当地有点名气的人物。他小时候就聪明,爱读书,尤其对军事感兴趣,总想着长大后干点大事。1924年,他考进黄埔军校第一期,训练刻苦,成绩不赖,毕业后直接投身战场。北伐、抗战,他一步步从基层爬到师长、军长,靠的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战功。 抗战那几年,他带兵打过硬仗,虽然不是那种名震四方的大将,但在部队里也算有头有脸。胜利后,他在军中干过军官训练、战地视察的活儿,踏实肯干,攒了不少经验。可惜,到了1949年,国内局势乱成一锅粥,他的命运也跟着翻了天。 1949年初,陈明仁在湖南重组第一兵团,张际鹏被调去当14军军长。陈明仁跟他一样是黄埔一期的,又是老乡,但两人关系一般。陈明仁那会儿正偷偷计划起义,对张际鹏不太放心,怕他手里有兵权坏事。后来,陈明仁找了个理由,把他挤到副司令官的虚职上,实权给了别人。张际鹏心里憋屈,但也没辙。 同年8月,陈明仁和程潜搞起义,张际鹏的名字被硬塞进通电名单。他其实没啥热情,开会时不吭声,态度冷淡。起义后部队改编,他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干脆带着家人跑到了香港,想换个地方喘口气。 刚到香港时,张际鹏还想着东山再起,毕竟他觉得自己资历不浅,总能找到出路。可现实很快给了他一巴掌。他当军长的时间短,攒的钱不多,不像有些逃港的将领带着几十万美金过日子。他那点积蓄,撑不了多久就见底了。 生活拮据,他开始赌钱,想靠这个翻身。结果手气差得要命,越赌越输,没几个月就把家底败光了。家里从九龙搬到元朗乡下,住着破房子,日子越过越紧巴。他出去扛麻袋、搬砖,靠体力活挣点钱,妻子在家缝补衣服补贴家用。即便如此,收入还是不够开销,幸亏大女婿有点本事,靠写文章赚钱,时不时接济他们一把。 张际鹏心里苦啊,堂堂中将落到这地步,连晚辈的救济都得收着。他试着申请去台湾,想着那边或许还有机会,可每次申请都被驳回,理由不清不楚。他急得没办法,才想起黄埔的老同学袁守谦。 袁守谦,湖南长沙人,跟张际鹏一样是黄埔一期生。他没怎么上前线打仗,但在军中混得风生水起。他是复兴社的骨干,搞政治工作很有一套,深得蒋家父子的信任。1950年代后,他爬到陆军二级上将的位置,在黄埔一期生里算是顶尖的人物。比起张际鹏,他的事业路顺得多。 张际鹏写信给袁守谦时,袁正在军中忙活,地位高、人脉广。张际鹏想着,凭着老同学的情分,再加上袁守谦的本事,兴许能帮他渡过难关。 张际鹏给袁守谦的信里,讲了自己的惨况,说积蓄没了,住乡下都快吃不上饭,申请去台湾又老被拒。他求袁守谦看在过去的情谊上,帮他弄到台湾去,摆脱这穷日子。袁守谦收到信,心里挺不是滋味,毕竟是老同学,落难成这样,他也想拉一把。 那时候,袁守谦正好要去香港办事,顺便帮张际鹏跑跑关系。他找了些人打听,发现张际鹏虽然名列起义名单,但没真干啥,或许还有转机。可这事没那么简单,得层层上报,等着上面点头。 接下来的几年,张际鹏在香港熬日子。虽然穷,但他没放弃希望,偶尔干点活,勉强维持生计。袁守谦那边也没闲着,托了不少人情,想办法帮他争取机会。可上面批得慢,拖了好几年,张际鹏一家只能硬扛着。 1955年,袁守谦终于等到好消息,张际鹏的赴台申请批下来了。他以退役少将的身份去了台湾,拿了点薪资,生活总算稳定。在台北乡下,他找了个地方住下,日子过得低调,再没掀起啥波澜。
1950年,逃到香港的国军中将张际鹏花光积蓄后,想去台湾遭到拒绝,穷困潦倒之下,
阳光少年万德努
2025-05-18 01:40: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