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左宗棠曾孙想回上海,写信给市委,请求分一套低楼层的房,谁料,他时任上海副市长的女儿竟毫不犹豫拒绝。 “爸,房子我不能给您申请,以身作则,这是您教导我们的” 彼时的左焕琛已经是上海市的领导班子的核心成员,只要她开口,想要在上海有一座房子根本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当年迈的父亲有这样的需求时,她却拒绝了。 当时已经八十多岁的左景鉴已经身患重病,离开上海已经近40年,人到晚年对过去也更加回念,而上海是他早期成长和奋斗的地方,所以希望在有生之年还能再回去看看。 回去肯定是要有个落脚的地方,但在上海唯一的房子他在离开时就已经归还了。而家人也觉得老人年纪大了,可以申请一套房子,于是便向上打了报告,但是因为房源紧缺并没有得到。等到左焕琛知道后,却没有帮忙。 在得知女儿的做法后,左景鉴的心里却是高兴的,但第二年他就病逝了,再也没能回到上海。 左景鉴是在战火中长大的,父母早亡,亏得亲戚的照拂才得以长大。生活的困境并没有将他的信念击碎,始终秉持着左家家训“成为经世致用之才” 国家的满目疮痍让心怀怜悯的左景鉴很是痛心,立志拯救民生疾苦。彼时全国各地战火纷飞,无数士兵和百姓受伤,左景鉴就奔赴在治病救人的前线。 即便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他也依旧没有停止医学钻研,在此期间还发表了很多研究论文,进行医学交流,为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抗美援朝期间,当时的国内各方面都是极其匮乏的,更不用说是军队的医疗了。左景鉴和同事一起前往支援,在支援期间,完成了血库的建设工作,为军队提供了充足的医疗保障,挽救了无数将士的生命。 新中国成之后,国家开始对全国上下各行各业进行重建,而当时西南地区医疗方人才短缺,重建任务刻不容缓。 彼时的左景鉴已经在上海奋斗了半辈子,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已经安定了,但在接到分配后,没有任何迟疑,奔赴重庆。 以他当时的能力和地位,完全可以拒绝,但他没有,为表决心,还将一家人全部带了过去。 作为迁往重庆的医疗团队的领导,左景鉴做好了长留重庆的准备,甚至将房子也一并归还了。 但实际上,左景鉴在上海并不是无牵无挂了,当时左焕琛要在上海读大学,不能跟着一起走。 所以在得知父亲的决定后,很不理解,便质问道“为什么要把房子还了,你们走了我独自一人留在这里,好歹有个住的地方” 然而左景鉴却说“房子是公家的,当初我在这里工作,所以给了我们,但如今我工作不在这了,没有理由继续占着,留给有需要的人” 事已至此,左焕琛便请求父亲为自己租一间小房子,但是也并未得到允许。 因为左景鉴一路以来的所有成就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没有人可以依靠,所以在子女的教育上,他很重视独立成长。 教导女儿说“你如今已经进入大学了,应该学会独立,只有靠自己才能成长” 后来左焕琛在父亲的教导下,奉行着“为人民服务”,从未以权谋私,即便是对自己的父亲也没有任何的松口。 后来左景鉴虽然将生命留在了奋斗了几十年的重庆,但死后家人也按照他的遗愿,帮他回归到故乡。因为此前他告诉家人他不想 死后被埋在地下,而是希望火化后将骨灰洒向长江。 因为只要长江水流,就一定会汇到上海,他就可以回去了 参考资料
1996年,左宗棠曾孙想回上海,写信给市委,请求分一套低楼层的房,谁料,他时任上
红尘漫步人生
2025-05-17 21:34:51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