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虚实。“我们没有能力捐赠太多的这类装备,所以任何能让对手觉得我们提供了更多装备的方法,都是值得去做的。”英国皇家空军中队长西姆纳这般说道。 当英国运往乌克兰的“挑战者2”坦克诱饵逼真到能骗过25米内的肉眼侦察时,俄乌冲突已悄然变成一场高科技魔术表演。由轻质复合材料制成的“幻影武器”,以每5件真品搭配30件仿品的部署比例,简直是一场精心谋划的战场“障眼法”——既可耗费俄军昂贵的巡航导弹,又减轻西方军援的政治风险,可谓一举两得。 这背后是侦察技术与反侦察艺术的终极较量。俄军的卫星、无人机和合成孔径雷达编织着“天网”,而乌军的诱饵则成了“战场幽灵”。当俄方在机场用油漆绘制假战机,当双方的巡飞弹和仿制无人机在空中交错,我们不禁要问:在AI识图和热成像技术普及的当下,还有多少“真实”可供摧毁? 军事分析家指出,这种“诱饵经济”正在改变战争逻辑——用5000美元的仿制品消耗500万美元的导弹,本质上是以不对称的智慧对抗不对称的火力。基辅与莫斯科的这场“魔术师对决”表明:现代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钢铁洪流,更取决于谁能更巧妙地操控对手的认知。 当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在战场上变得模糊,也许克劳塞维茨的名言需要更新:战争不仅是政治的延续,更是对一场集体幻觉的精密操控。
真假虚实。“我们没有能力捐赠太多的这类装备,所以任何能让对手觉得我们提供了更多装
彧墨绘风华
2025-05-17 10:09:27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