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2月,19岁的女战士游曦因坚守革命阵地被敌人杀害,丧尽天良的敌人竟将

近史风云录本人 2025-05-17 09:27:30

1927年12月,19岁的女战士游曦因坚守革命阵地被敌人杀害,丧尽天良的敌人竟将其遗体肢解,摆放在码头示众。

游曦1908年出生于四川巴县,虽然从小家境贫寒,但母亲和哥哥都非常支持她上学读书。

志向高远的游曦也希望通过学习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15岁时,她进入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师从革命先驱萧楚女。

在萧楚女的启发和影响下,年轻的游曦走上了革命道路,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各种革命活动中,并于1926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12月,游曦和罗瑞卿、赵一曼等300多人通过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初试,从重庆出发奔赴武汉。

经过严格的复试,游曦成功入围,她高兴极了,并发誓要“为主义而奋斗,为主义而牺牲”。

第二天,游曦便元气满满地和同学们一起,投入到紧张而艰苦的军事训练中。

因为有坚定的信仰支撑,无论训练如何艰苦,游曦从未叫过苦累。因在校期间表现突出,她与胡筠、赵一曼、胡兰畦一起被称为“黄埔女子四杰”。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对共产党展开残酷打压。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无法正常办学,被迫解散。

而此时,反动军阀何键正在密谋消灭军校中的革命力量。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叶剑英及时出面,用计制止了屠杀,并将学生们编成了军官指导团。

游曦与其他29名自愿留下来的女战士也加入教导团,并在叶剑英的率领下,于7月底离开武汉,南下广州,成为为数不多的抵达广州的女性革命者。

12月11日,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爆发了,起义大军如洪流般冲向反动派的巢穴,迅速夺取珠江北岸的大部分地区,并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

然而,广州起义引起国内外反动派的强烈反抗,起义军遭到反动派的疯狂攻击,包括总指挥张太雷在内的很多共产党员不幸遇难,为了保存实力,组织决定撤离广州。

12月13日,游曦正率领女兵班在街上阻击敌人,并没有收到撤退指示,更不知道大部队已撤离广州,因此与起义指挥部失去联系。

游曦和战友们顽强地坚守阵地,面对是自己10倍兵力的敌军,女兵们毫无畏惧,个个奋勇杀敌,以期阻断敌人渡江路线。

尽管女兵们浴血奋战,英勇抗敌,但由于敌我实力相差实在太过悬殊,很快,女兵班便耗尽了弹药。

眼看着伤员数量在不断增加,部队即将陷入断粮断水的绝境,游曦决定派一名战士突围回总部联系。

但那名战士却坚持让游曦突围。游曦当然明白战友的用意,可她更清楚,自己是班长,这个时候最应该与阵地共存亡。

游曦命令那名战士服从军令,并托付她转告总部——她们即使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誓死保卫苏维埃政权。

随后,游曦率领英勇顽强的女兵们,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残酷的白刃战。她们奋力将刺刀插入敌人的胸膛,由于太用力,有的刺刀都弯折了。

趁着战斗的间隙,游曦指着在阵地上飘扬的红旗,铿锵有力地说道:“同志们,人在旗在,我们要让这面大旗永远飘扬在祖国上空!”

敌人蜂拥而至,坚强的女兵们,为了让那绣着镰刀锤子的鲜艳红旗永远飘扬,人人拼尽最后一丝力气,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一切归于平静。

丧心病狂的反动派为了杀鸡儆猴,他们不仅剥光了游曦遗体上的所有衣物,还将其肢解成块,一块一块地摆放在天字码头“示众”。

游曦以惨烈的方式践行了自己“为主义而奋斗,为主义而牺牲”的誓言,用19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青春之歌。

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新时代的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不止!

0 阅读:38
近史风云录本人

近史风云录本人

传播中华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