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军统女特工装病被送往医院,同事们一走,她立马跳下来跑到重庆某茶馆,对一个打麻将的人说:“你起来,让我来打!”。 1914年秋雨绵绵时节,四川昭化南门巷王家大宅传出婴啼,绸缎商王连山抱着襁褓中的次女,望着屋檐滴水在青石板上溅起水花,给女儿取名"化琴"。 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二小姐,五岁便能背诵《声律启蒙》,七岁作得"月落乌啼霜满天"的仿句,私塾先生捋着胡子直叹神童。 1935年上海码头,21岁的王化琴攥着赴日船票。 黄浦江的风掀起她齐耳短发,行李箱里除了换洗衣物,还藏着《新青年》合订本。 在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她常常对着中日两国地图发呆——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崛起,而故国仍深陷泥沼。 每逢留学生聚会,她总要说起陈天华蹈海明志的故事,说得激动时手指关节都泛白。 卢沟桥炮响那年,留日学生集体被遣返,王化琴挤在归国轮船的底舱,听着头顶日兵皮靴踩踏甲板的声音,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回到成都,她在公民训练班教妇女识字,课本里夹着自编的抗日歌谣。 某日课后,教室后排站起个戴圆框眼镜的青年,正是幼时玩伴康乃尔。 两人说起组织抗日募捐,不知不觉聊到月上柳梢。 1937年深秋,王化琴跟着三十七个青年夜渡黄河,延安窑洞的煤油灯下,她在笔记本上画下第一颗五角星。 抗大分校的军训课上,这个富家小姐挥镐挖窑洞,白嫩手掌磨出血泡也不停歇。 半年后接到调令,她与山西姑娘陈云洁结伴赴前线,台儿庄战役时在战壕里教士兵唱《五月的鲜花》,炮弹掀起的泥土落满歌谱。 徐州会战溃败时,两个姑娘跟着难民潮西撤。 过淮河那日暴雨倾盆,王化琴的布鞋陷进泥里,光着脚走出三里地。 走到西安城下,城门悬着"战干团招生"布告,她们以为这是抗日组织,哪知就此踏入军统大门。 少将专员视察时盯着花名册沉吟:"两个女娃娃搞谍报?"大笔一挥把她们调往重庆。 军统局幽暗的译电室里,王化琴化名"王坎恳",整日面对天书般的密码。 她发明了"交叉比对破译法",三个月破获七份日军密电,获颁上尉衔时却高兴不起来——办公桌上堆满待审查的进步刊物,那些熟悉的笔迹里说不定就有康乃尔的文章。 1940年暮春的重庆,空气里浮动着栀子花香。 王化琴在审查电报时瞳孔骤缩,"康乃尔"三个字像钢针刺入眼帘。 军统内部正在布网,六处特务们擦枪的响动清晰可闻,眼看时钟指向五点,她突然俯身咳出鲜血,吓得同僚急忙送医。 救护车刚拐过观音桥,她借口如厕翻窗而逃,拦下滑竿时差点崴断高跟鞋。 嘉陵江边的茶馆二楼,康乃尔正在牌桌上谈笑风生,王化琴冲进来时,发髻散乱、旗袍开衩处露出血痕。 四目相对的刹那,康乃尔手中麻将"啪"地落在青砖地。 军统的汽车已停在巷口,王化琴抓起麻将往桌上一拍:"这把该我坐庄!"康乃尔会意离席,从后厨翻窗跳下,混入码头挑夫队伍消失不见。 军统禁闭室的铁窗投下菱格光影,王化琴数着墙上划痕度过187天。 负责审讯的少将专员,正是当年送她去重庆的那位,最终调查报告写着:"查无实据",盖因她父亲给军统捐过三卡车棉衣。 出狱那天,她望着朝天门码头来往船只,忽然很想吃碗家乡的醪糟汤圆。 内战烽烟再起时,王化琴调任广元邮电所,某日检查信件,发现丈夫陆长明竟与地下党有联络。 这个泸州中学校长,课堂上教英语语法,深夜在阁楼刻印革命传单。 1949年解放军入城那天,夫妻俩抱着襁褓中的儿子站在欢迎队伍里,陆长明贴着她耳边说:"等安定了,我带你去北京看故宫。" 镇反运动的枪声在1951年惊破宁静,王化琴在课堂上被带走时,粉笔头还在黑板上弹跳。 刑场设在老关山乱葬岗,刽子手往枪膛压子弹时,邮差举着西南工委的信件狂奔而来。 康乃尔的亲笔信里详述当年茶馆相救细节,信纸边角还染着茶渍。 改判管制的布告贴出时,百姓围在县衙前议论:"这女特务倒有菩萨心肠。" 特殊年代的风雨接踵而至,王化琴被下放农村改造,用日语给公社翻译农机说明书,俄语教社员唱《喀秋莎》。 1982年平反那天,她正在稻田插秧,公社书记举着文件趟水而来。 重返讲台那日,六十八岁的王老师用英文板书"Hope",阳光透过教室木窗,在她银发上镀了层金边。 1985年清明,宝轮镇医院弥漫着消毒水味道,弥留之际的王化琴忽然睁眼,望着窗外的老槐树喃喃:"茶馆那局牌,我该打红中还是白板..." 女儿俯身要听,老人已阖目长逝。坟头没立碑,只有学生悄悄放上的野花,年复一年开得绚烂。 信息来源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冒死营救秘密共产党人的统女特工》 《党史纵览》2016年第9期相关报道
1940年,军统女特工装病被送往医院,同事们一走,她立马跳下来跑到重庆某茶馆,对
历史档案揭秘
2025-05-16 09:41:36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