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日本关东军扶持德王成立「蒙古军政府」,并组建伪蒙军(辖7个师,兵力约1.5万人,装备日式三八式步枪、九二式步兵炮及少量坦克),企图将绥远纳入「蒙古帝国」势力范围。8月起,伪蒙军在日军顾问指导下,频繁进攻绥东红格尔图等地,试图打通绥远至察哈尔的通道。 傅作义调第35军主力至集宁、归绥一线,其中骑兵第1师作为机动突击力量,部署于卓资山一带。该师编有3个骑兵团及炮兵分队,全师兵力约2000人,战马均为蒙古矮脚马,适应荒漠快速机动作战。 百灵庙战役胜利后,上海《大公报》以《挞伐小丑,还我河山》为题报道,称「绥远抗战为民族复兴之起点」。天津《益世报》刊发骑兵第1师军官合影,照片传遍全国,激发民众抗日热情。 苏联《真理报》评价:「中国军队以少胜多,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此战促使共产国际调整对华策略,加强对中共的军事援助(如1937年秘密运送步枪1.5万支至陕北)。
1944年12月,因为叛徒出卖,原抗联三路军特派员于天放被关押到日寇监狱。一天夜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