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州,一男医生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连续几日,通宵守在ICU门口,十

生灵看客 2025-05-16 01:32:15

2023年,广州,一男医生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连续几日,通宵守在ICU门口,十分好奇,便问老人:“老人家,您为什么不找个地方住下?”哪料,下一秒,老人说出来的话竟让医生忍不住掉眼泪。随后,医生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动态,让医院瞬间炸了锅。

2023年广州某医院走廊的塑料长椅上,有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已经蜷缩着睡了四天。

他总把装着病历的塑料袋垫在脑袋底下当枕头,半夜被冷风吹醒就摸出个凉馒头啃两口。ICU病房的自动门每开合一次,他就像受惊的兔子似的蹦起来张望。

值班护士站的小护士们私下都叫他"木头爷爷"。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白天像根木头桩子钉在长椅上一动不动,晚上就蜷成个虾米缩在角落。

护士长实在看不过去,给他找了条薄毯子,老人接过去的时候手抖得厉害,连声说"使不得使不得"。

直到第五天早上,心外科的周医生查房时注意到这个特殊陪护。老人灰白胡茬上沾着馒头渣,裤脚还沾着泥点,脚上的老布鞋底都快磨穿了。

周医生蹲下来跟他搭话才得知,病房里躺着他大儿子,是家里唯一的壮劳力。老伴瘫在床上三年多,小儿子生下来就带着先天性心脏病,全家就指望着大儿子在建筑工地扛水泥养家。

"旅馆住不起哩。"老人捏着皱巴巴的住院押金单,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五万块。他每天只敢吃两块钱的馒头,医院开水间的热水就着降压药往下吞。

说到大儿子在工地晕倒被送来抢救时,老人浑浊的眼睛里突然滚出两行泪,砸在起了球的旧毛衣上。

周医生当天中午饭都没吃踏实。他在朋友圈发了条动态,特意没配图,只写了段话:"ICU门外的长椅能照见人间冷暖。

有人住三千块一天的月子中心,有人连三块钱的盒饭都舍不得买。"没想到这条朋友圈像块石头砸进水面,涟漪荡出去老远。

最先行动起来的是医院后勤处的王主任,他查了值班记录,发现老人每天后半夜都偷偷用凉水擦脸提神,第二天一早就蹲在缴费处看电子屏上的余额。

医院当即腾出间陪护房,还让食堂每天多备份病号饭。住院部的小护士们凑钱买了套保暖内衣,说是抽奖中的奖品,硬塞给老人。

第二天中午,住院押金账户上突然多了八万块钱。财务科追查来源才发现,有二十几个陌生人通过医院公众号捐了款。

最让人意外的是,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下午就带着材料来医院,说是看到朋友圈后紧急启动了"大病应急救助"程序——这是广州市去年刚推的政策,专门针对突发重病的困难家庭。

这些变化老人根本闹不明白。他只知道穿白大褂的人对他越来越好,护士姑娘送来饭菜总说"多做了一份",连打扫卫生的阿姨都会顺手把他那个装满空塑料瓶的蛇皮袋塞满。

直到儿子从ICU转出来的那天,周医生拿着费用清单给他看,老人才知道医药费早就结清了,账户里还剩着三万七千块。

后来听护士们说,老人临走前对着医院大楼鞠了三个躬。他把剩下的钱存进医院救助基金账户,说是要留给更困难的人。

那个装空瓶的蛇皮袋他也没带走,说是留给打扫卫生的老姐妹卖钱。

这事过去两个月后,医院在长椅边安了台自助售货机,里面永远备着三块钱的素包子和一块钱的矿泉水。

周医生现在查房时总会多带个面包,他说这年头谁家没个难处,能帮一把是一把。倒是那个总爱在朋友圈晒美食的小护士,最近把签名改成了"包子真香",听说她三个月没点过外卖了。 信息来源: 柳州广播电视网丨《老人在ICU外守通宵,这位医生发了条朋友圈……后续来了》

0 阅读:2
生灵看客

生灵看客

生灵看客,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