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的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不顾子女们的反对,带着妻子离开了家,从此后音讯全无,直到10年后,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被紧急送往医院,才揭开了朱敏才和妻子失踪的真相。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5年,朱敏才正式从商务部退休,他曾在多个国家担任外交职务,也曾是中国驻外使馆的重要成员,按理说,这样的人物在退休之后,理应过上安稳的晚年生活,享受儿孙绕膝的宁静时光,然而,一条关于贵州山区支教老师的新闻,却彻底改变了他的退休轨迹。 新闻里,一位年轻女教师背着自己的孩子,带着一群学生穿山越岭去上课,破旧的教室、简陋的课桌、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触动了他和他的妻子孙丽娜,孙丽娜是一位资深的英语教师,曾在北京中学任教多年,对教育有着深厚的情感,两人沉默许久,最终做出一个决定,他们要去贵州支教。 没有动员大会,也没有告别仪式,夫妻俩悄悄地收拾好行李,携带了两大箱书籍和节省多年的退休金,踏上了前往贵州的旅程,他们不想惊动子女,也不希望被人劝阻,这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他们知道,这条路不会容易,但他们心中有一份执念。 从北京出发,火车颠簸了三十多个小时,又转乘长途巴士,再搭乘摩托车,在雨雾缭绕的山路上颠簸了两个小时,才抵达贵州省望谟县的一所小学,然而,抵达并不意味着被接纳,学校负责人婉转地表达了担忧,认为他们年纪太大,可能无法胜任教学任务,朱敏才夫妇并未退缩,他们表示愿意义务支教,不计报酬,只求一个能为孩子们教书的机会,最终,学校被他们的诚意打动,允许他们留下。 支教生活远比他们想象中艰难,学校只有两间教室,桌椅是用木板和石头拼凑的,冬天冷风灌入,夏日雨水渗漏,他们住的地方是一个临时搭建的土坯房,四周透风,屋后就是旱厕,气味刺鼻,但他们没有一句怨言,每天清晨,夫妻俩准时出现在讲台上,教授英语、音乐、体育等课程,孩子们从未学过英语,当他们第一次听到“hello”时,眼睛里闪烁着新奇的光芒。 教学之外,他们还承担了改善学校条件的责任,他们自费购买玻璃、钉子和水泥,为教室装上了窗户,又用木板为孩子们搭建了结实的课桌椅,后来,他们甚至用自己的积蓄购买了二十多台电脑,为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孩子们第一次知道,外面的世界不仅有山和田,还有光标在屏幕上跳动的神奇世界。 他们不仅关心教室里孩子们的学习,也关注着他们的生活,有些学生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杂费,还有些女孩因为传统观念被父母劝退回家务农,朱敏才和孙丽娜一次次走进村寨,挨家挨户做工作,用他们的言语和行动感动了不少家长,他们用自己的退休金垫付学费、购置文具、添置营养品,甚至还为一些孩子买了衣服和鞋子。 长年的劳累逐渐侵蚀着他们的健康,孙丽娜的视力不断恶化,最终右眼完全失明,左眼也几乎看不清学生的脸,而朱敏才则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身体状况每况愈下,2014年,朱敏才在学校的宿舍中突发脑出血,倒在地上,嘴里不断溢出鲜血,被送往医院后,他被诊断为颅内出血,医生只能进行保守治疗,那一刻,很多人才第一次知道,原来这对“失踪”多年的老夫妻,一直在深山里默默支教。 即便如此,朱敏才在康复后依然选择重返讲台,他说,自己还能走得动,就还有责任,在他看来,孩子们的未来不能等,直到2022年,他再次病倒在课堂上,再也没有醒来,他临终前留下遗愿: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骨灰撒在尖山苗寨,他要永远陪伴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 朱敏才的去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媒体报道了他和孙丽娜的事迹,他们也因此获得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称号,孙丽娜没有离开,她继续留在贵州,为丈夫未竟的事业努力,她的眼神虽然模糊,却能看见孩子们笑容中的希望。 朱敏才夫妇用他们的行动告诉世人,教育从来不是一份谋生的职业,而是一种对生命的信仰,他们不是英雄,只是两个不愿虚度晚年的人,用自己的方式,把余生的光亮,投向了那些被山隔绝的童年,他们就像两根烛火,在风中燃烧,却点亮了一代孩子的人生。 信息来源:人民网2014年10月28日关于《72岁退休外交官贵州支教9年 日前突发脑溢血病倒》的报道
2005年,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的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不顾子女们的反对,带着妻子离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5-15 19:42:4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