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宦官一直给人的形象都是反派? 看看明朝大奸臣刘瑾,把持朝政三年不到,主要干了哪些事: 1,裁革冗官。 正德二年二月,裁掉了包括陕西三边总制在内的一百二十四员。三月,裁掉了天顺之后增加的通判等官四百四十五员。正德三年中,革除了云南,贵州,山东等处的十一个巡抚,又裁掉了部分地区增设的县丞,主簿,以及个别少数地区的流官。 2,抑制恩荫。 刘瑾缩小了文官,勋戚的加赠范围,正一品和从一品要有政绩才能加,勋贵必须有军功才能加。并且严格官员的恩荫标准。 3,外放京官。 主要是翰林院,就是让翰林院这帮搞学问的,外放到地方去当官,积累地方经验。 4,惩治闲散官员。 正德三年五月,考察天下官员,令致仕十八日,冠带闲住三十三人,变成庶民五人。其余凡是不合格的,要么体罚,要么致仕,要么为民,要么降级。 5,惩治贪污。 这个就非常多了,光是因查账,马文升刘大夏就被罚了不下几千石粮食。正德五年之前,明实录里面动不动就是谁谁谁,被罚一千五百石,一千石,谁谁谁,五百石,三百石,等等。要么就是查到哪儿,贪腐严重,涉及多少多少官员。比如正德三年十月,查湖广,拖欠十九年税粮,六百二十七万石,涉及包括历巡抚在内的一千一百八十二名官员。 6,调整科举名额。 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明朝的文官主要还是来自南方地区,所以为了政策上扶持北方,正德三年,刘瑾把陕西的乡试名额增加三十五人,河南增加十五人,山东增加十五人,山西增加二十五人。正德五年,裁减江西五十人。除了乡试,还调整了会试。原本属于中卷的四川,增加十个名额,并入南卷,去挤兑闽浙赣的名额。原本的其余中卷地区划入北卷,然后北卷和南卷名额都定位一百五十人。 7,清查钱粮。 正德二年开始,刘瑾组织了大批的官员对宣府,大同,宁夏,四川,贵州,湖广,辽东,甘肃,延绥等地的粮草,马匹进行大规模盘查,涉案官员就是逮问,下狱,革职,充军,罚米等等,比如刚刚说的正德三年十月。 8,严禁盐商囤积。 正德三年,刘瑾上奏,请求派遣科道官监督运司官员,将商人囤积的盐引变卖,财产充公。 9,清丈土地。 因为到了正德年间,镇守官员包括文官,武将都在侵占官田,导致边镇的屯田子粒大幅度减少,仅辽东一地,屯田就比永乐年间少了一万八千多顷,屯田子粒少了四万六千多石。所以正德三年开始,刘瑾派遣官员,清丈边镇屯田,追讨欠。并且尤其是对对镇守官员的庄田进行清丈。然后严格规定镇守官员的土地标准。 10,增加军官考核。 在刘瑾的主持下,勋贵子弟继承爵位需要送武学,考核武艺,三年学不出来 还要降爵。不仅勋贵,各个地方应当承袭的世袭军官们也要考核弓马武艺和文化课。这刘瑾不是妥妥的反贪先锋?大家自己搜一下,里面对于刘瑾改革的负面影响写得非常的苍白。 总之就是单纯的泼脏水,什么刘瑾受贿啊,设特务机构内行厂啊,滥用罚米法大规模罚人,提升镇守太监的权力什么的。没有皇帝的默许,刘瑾敢搞这么多?!
整体看,明朝的太监基本上是皇 帝的代言人,很多事情都是按照皇 帝的意识办的,是和文官集团对抗的。而且皇帝基本上一道旨意就能消灭宦官集团。
判断历史人物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抑或是功过相抵,要从全面整体的角度和广大百姓的立场去判断,不能光看他某一个方面或一两件事。像刘瑾,不可否认他确实是做了一些好事,也不可否认他是在替皇帝干脏事,但他自己出于个人私心,也确实干了太多的坏事(而且很多还是背着皇帝干的,并非所有的坏事都是皇帝授意或允许他去干的)。别的且不论,光是他被捕后,从他家里搜出来的金银珠宝就多得惊人(这绝不是有人去栽赃他,毕竟没有谁能够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金银珠宝放到他家里去栽赃他),原本对他还抱有一点同情心的正德帝,见到他的家财后,也不由变得妒忌狂怒起来,立即下令凌迟处死刘瑾。
就体验一下
没办法,谁叫文人掌握了话语权呢,只要不合他们心意的,就用春秋笔法、各种抹黑。
用户99xxx16 回复 05-17 09:45
孔子和孔子后人两码事
常叹此身非我有 回复 05-17 08:59
知道孔老二什么情况下说的“吾岂匏瓜乎,能系不能食”——他一心想投奔他一向抨击的“乱臣贼子”,结果被他真正洗脑的子路给阻拦了——若是没有子路这个死心眼的一力阻拦——你心中的“孔圣人”可就有了:为了出仕,背弃自己的宣扬的原则投奔“乱臣贼子”的光荣履历了!——看看,他的后世子孙是像他多一点?还是像被他洗脑的子路多一点?——不要说他后世子孙不肖了,他们其实“肖”得很!
上善若水
说实话,明朝的一大批文人自己不交税,不干人事!结党营私!比起很多宦官还不如!特此是东林党人
雨落无声心有痕 回复 晃晃悠悠的笑 05-16 22:05
看你小肚鸡肠唧唧歪歪的样子[狗头]祖上必定不是宦官
晃晃悠悠的笑 回复 05-16 20:56
宦官哪有坏人,读书的哪有好人,别诬陷宦官,文官就是读书人,你看看你自己就知道了。
dennyzhan
宦官针对的是士族、文官集团、世家门阀,这些人会编书,会颠倒黑白,看崇祯皇帝结局就知道了。
轻风春雨
凡是改革就会动既得利益的奶酪,历史上的商鞅,王安石等都是以奸臣面貌记录的
左燚 回复 05-16 13:47
张居正也是文官,就因为改革触动太多人的利益 最后死了还被拉出来鞭尸[打脸]
网名太长了会不会挨打 回复 05-16 12:03
雍正也一样
星星之火
说出来,别人可能都不信,刘瑾是明朝第一个改革家,后来的嘉靖新政,隆庆新政,万历变法,都借鉴了刘瑾的改革!
萌新球罩 回复 lzty 05-16 17:47
正德皇帝死得也很蹊跷。
lzty 回复 05-16 16:20
不如说正德,就是死的早
烟雨江南
哎,原来史书也不讲真话
麻麻说名字太长的话捉迷藏躲起来会被看到 回复 05-16 14:55
鸭脖太多了[滑稽笑]
就体验一下 回复 05-16 19:53
政治正确
三碗
明朝文人前期还好,骨头硬,不畏强权,后期就算了,大明亡了他们没少责任
活在当下 回复 05-16 20:38
怪谁?还是杀于谦和清算张居正引起的,看看这两位的下场,还还肯给他老朱家卖命
蒋天庭 回复 活在当下 05-17 10:10
身为帝王,只有掌权,第一时间就会清算这两个,无怪乎其他,只是政治立场的问题。
用户10xxx04
历史文官写的,有利的人写好,对其不利的还想咋地[滑稽笑]。史记有些地方都带感情色彩写(比如李广单篇,卫霍合著),其他更不用说了,少黑点算手下留情[开怀大笑]
不吃莴苣的河童
宦官是家奴,主人倒了,他们什么金钱地位都没了,只要有点脑子就不会挖主人家的墙角,而大臣呢,反正只要捞钱的事都干,三国的时候就说的很明了,大不了换个朝廷做官,而孙权你只有死路一条
benton
其实皇帝,与宦官,平民有利益共同点,与贵族士大夫也有部分利益冲突,因此很多削弱贵族利益而有利平民和国家的措施被士大夫污名化了
木公
整个清朝就雍正被骂的最惨,不也是同理!
用户18xxx84
你也要提供这些材料的档案出处才行
晨曦时月 回复 05-16 11:50
是真的,明实录可信度比明史高一万倍
徐一冲 回复 05-16 20:22
太监的孙子给老祖宗洗洗白,什么材料都是刚编的,什么明实录真抬举这群人了,他们也就是个半文盲,文言文看不懂的
潜望镜
儒家误中华
xiaojian
绝对赞成,砍掉手脚让东林党勒脖子
风清扬
你信吗?我不信!难道宦官集团还有啥政治追求吗?如果文官集团多少要点脸面点缀的话,宦官集团就是完全不要脸,宦官集团属于单纯的利益集团,没有一点政治追求,他们没有执政合法性,只是依附皇权存在,所以他们只有一个追求,把皇帝伺候好,别的都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
傻子太多了 回复 05-16 10:10
明朝的宦官是皇帝推出来跟文官打擂台的,英宗的王振宪宗的汪直武宗的八虎天启的魏忠贤,嘉靖特殊一点他是用文官压制文官,不过也有宦官在后面看着。大明从英宗继位开始就是皇帝跟文官外戚争夺京城的兵权,这方面搞得最好的就是宪宗武宗,都是用边军换京军。
用户10xxx71
小仙女就是从积极发言开始掌握的话语权
用户10xxx30
明朝有几个大太监还是很牛逼的,刘瑾的改革,汪直的成化犁廷。至于说锦衣卫和两厂的构陷忠良,他本来就是干这个事的,而且明朝那些官员的尿性,能有几个是真冤枉的。
大实话 回复 05-16 12:37
还得加上郑和,可惜的是后来航海图全被烧了。。。然后历史评价很高的冯保,没他支持张居正,还想续命几十年?只怕是万历就亡国了。
nullein
太监是皇权的延伸,他做的这些事都是皇帝授意的,打击地主阶级,得罪了士绅豪强,皇帝压不住了就被拉出去剐了!都是套路!
用户17xxx98
明朝的税本来就是最低的 那些文人还各种找漏洞不交还搞土地兼并 明史都是投降满人的文人为了黑明朝写的都没几个太监特别坏的 可想而知太监总体是什么样 文人总体是什么样了
黑夜启始
但凡历史上那个王朝中后期被文官黑的跟碳一样的,肯定是动了读书人的利益
别爱发
就是刘大夏烧掉郑和航海图。
刹那惊艳 回复 05-16 23:40
而且烧地图的家伙还说是为了大明好![滑稽笑]
用户10xxx92
明朝君权相权争夺严重,从大礼仪和三大案可见一斑。宦官只是君主的家奴,是干黑活来削弱文官权力,当然中饱私囊而失控也不少。在文官口中当然就是十恶不赦了!
盲虫
文人标榜清高。实际坏腐入骨
孽龙之相
明朝后期文人权利之大,皇帝甚至可以说是文人手下的狗,只要不满意的,直接杀了或者易溶于水
用户10xxx67
宦官做好事大部分是记在主子身上了,宦官和其主子干坏事都记宦官身上了!
卫星云海
都是皇帝想干又不敢干的事情
一棹烟波
当皇帝斗不过士大夫时,最好用的就是宦官。因为宦官从生理和心理上都是有残缺的,只有依附皇帝才能获得一些自我认同,而且宦官通常没有家庭,做事不会畏手畏脚,所以对皇帝绝对死心塌地。更重要的是,一旦士族反弹激烈,皇帝可以用宦官来当替罪羊。而如果宦官坐大,皇帝可以杀掉宦官亲自掌权,还能安抚士族,笼络人心。
用户15xxx97
历史是文人写的
7分努力3分佛系的青年
刘瑾本身就是巨贪
鹭岛风云
一群自封史学家在这狂飙自嗨,来来笔给你们,历史由你们书写!
受了内伤的冰
除了个王振,明朝那些被骂的太监,什么刘瑾,魏忠贤等等都比那些既得利益的蛀虫好太多太多,也许手段用的粗暴了些,但是对于整个明朝的发展绝对是有益的,而那些蛀虫才是真正的让明朝灭亡的原因
微微一笑很倾城。
各位百亿霸总,大长腿美女,万一哪天你们穿越明朝了,你们逮着东林党杀,把东林党杀绝了,国家就富强了[大笑][大笑]
小小咸鱼翻身 回复 05-16 13:09
逮着晋商杀,完全没问题啊
也许大概似乎是 回复 05-16 13:55
古代文人,又不是科学家,就是研究八股文的
老子论道上帝小儿
文人误国。宦官只是皇帝的工具人。
用户11xxx99
人都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只是看做的好事多还是坏事多。以及
FEI
因为历史书是“读书人”写的啊,天生和太监(某种意义上代表皇权)是对立的。
长风
剑桥隨唐史对李林甫评价也很高,令我大开眼界。角度跟正史完全不一样啊!
陽駟爺
莫全部都栽在宦官头上,金銮殿上坐着的才是主使。
星星之火
说出来,别人可能都不信,刘瑾是明朝第一个改革家(名义上是),后来的嘉靖新政,隆庆新政,万历变法,都借鉴了刘瑾的改革!
斌斌
连魏忠贤也洗白了,更向况刘瑾。
用户10xxx56
刘瑾都有人来洗白了?可能他是个假太监,有小编这个后代。
长风
剑桥隋唐史对李林甫评价也很高,令我大开眼界。与正史视角完全不同啊!
炼器系张羽
因为皇帝菜,所以想把所有问题推给太监!
闲云野鹤
明初三大势力,皇权、勋贵、文官,勋贵被朱元璋、朱棣祸害一大半,剩下点在土木堡又交待了不少,元气大伤,退出权力中心,形不成单独一级了。这是明朝制度设计最失败的,皇权和文官没有了缓冲,正面相搏,清朝就好一些,满州勋贵和汉人文官斗了二百年,皇帝永远是圣君。明朝太监只是皇权的爪牙,离了皇帝管你几千岁,一个锦衣卫就办了,唐朝才是太监的盛世,换皇帝杀皇帝给皇帝当干爹,还有支忠于他们的军队,那叫一个爽。
用户10xxx86
此文观点来自《明实录》,那么,作者是文人还是武人?抑或是太监?
用户14xxx98 回复 05-16 23:29
《明实录》不是一个人写的,它主要依据皇帝起居注、朝廷档案、奏疏等原始文献,由翰林院派人整理。你可以理解为是还没有经过大量删改的历史档案。经文人之手不假,但是无数小官记录的文档,还没来得及有目的的大规模删改。
左手折叠椅01
你以为是刘瑾这个太监干的?是人都能看明白,这分明是皇帝借太监手做的。
找当世
照你这说的刘瑾要真干过这些事那他不被人整倒在狠狠收拾才有问题[抠鼻]俗话说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这是不共戴天之仇
周情孔思
刘腌该死,有辱斯文。我大明文官,两袖清风,铁骨铮铮,视金钱如粪土,查我大明文官的账,这是大逆不道的事,这是蓄意报复,这是昏庸无道。
那山哥
现在吹起一股为历史上所有反面人物平反的热潮!只要汉奸肯找角度,总能找到正面人物的黑点,反面人物的优点!傻子们又不会动脑子!!!!!!
就体验一下 回复 05-16 16:51
看历史用多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思考。对国家、民族有利的才是好的,而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那绝对是坏的。
用户17xxx92
这家伙就不懂为官之道,所有认识字的人都被你得罪遍了,死一万次也不冤,当个清流不香嘛!
用户18xxx88
明末最搞笑的是,皇上收不上钱来,军队一触即溃。到了南明,反倒差点把满清打崩了。说明还是南方人有钱有力量啊
杖剑天涯
你历史哪学的,崇祯死的时候,满清还没有入关。
用户12xxx69
史书是由文官撰写,文官再龌龊再无耻,也是忠烈!至于文官的敌人们,那当然是奸佞了!
伤心葫芦娃
这配图是黄皓
小林
谁掌握大喇叭,谁就是正义的
用户10xxx43
这不是妥妥的贤臣吗?历史评价不是大奸臣吗?
鹭岛风云
按评论区的各位史官的说法,历史应该是倒着写,黑应写成白,白写成黑,都个人才啊,感情刘公公是各位的祖上,牛是真牛!
海马
大内诸公好古风,行止无愧褒贬空; 立马横戈胡虏溃,摐金伐鼓狄夷崩。 焚琴煮鹤万民饱,花间问道天下同; 清谈误国俱竖儒,挟弓负剑有厂公。
用户17xxx20
致敬万世好太监
用户11xxx24
我们老师说过一句话太监就是皇帝的影子[得瑟][得瑟]
bhml001
太监基本替皇帝干活的
烤鱼片
总体来说 宦官掌权绝对影响朝政 不然整个满清不能防太监防的那么死
用户12xxx22
都不是好鸟,可惜话语权在文人手中,黑锅都是宦官背了。
我是他朋友
明朝太监权力大,但是皇帝不喜欢你,一句话就没了。说白了,不过是皇帝的替罪羊[抠鼻] 明朝的太监和唐朝的区别可大了。
仲达
还有给刘谨翻案的!
张蔡张蔡
人无完人,好坏参半!
用户75xxx69
对文官集团用年轻人来对付特好
陈岩石
真是小刀剌屁股,开了眼了……明粉儿真是无底线了,啥玩意儿都能洗
三冬暖
没有后顾之忧或者把事做绝的人。
alexander
所以和魏忠贤一样被文官整死了,死后还被文人骂。
静水流深
刘瑾一死,明朝也差不多了。
鲮鱼
马斯克
蒼穹之燼
要点脸行吗?或者刘瑾后代?
用户54xxx36
孔老二的经是被后世子孙念了,其实他也个背锅侠。
咔塔山
皇帝各种花样死,说明太奸也靠不住。
用户18xxx88
如果是真的,他就只能是奸宦了。把里里外外都得罪遍了
春去秋来
刘瑾干的坏事也得拉清单看看是被冤枉的吗,不是的话和他做的正经事比可以相抵吧
寻者
他的混元童子功厉害
宇文沧海
给宦官洗白……?
柔情似水 回复 05-16 18:11
政治就是这样,没有对错,没有正邪。所以脏的很。还有宦官从来都是皇权的延伸。当皇帝感觉帝国不稳,权力不牢的时候,就会通过扶持宦官来和文官,勋贵,军功等集团来打擂台。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方法来达成自己集权的目的。不过对皇帝要求很高,不然就不会那么多人失败了
用户10xxx66
人家做的实事比那些个嘴炮儒子好多了!
用户16xxx87
太监背后大多数时候其实就是皇权
懒羊羊~~~
你这写法跟那些文人一样,都只写自己想写的![滑稽笑]
我的地盘我做主3586
好,功是功,过是过,终于有个小编能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了,给小编点赞。
心平气和
我看你是想落水
铭房
现代社会有点像历史洗衣机,不管啥东西都能洗一洗。
用户18xxx56
这么列举出来一看,宦官可比文官们有能力多了!
摇摇乐
动了文官们的利益怎可能留下好名声![滑稽笑]
百迟
因为文人更坏
用户11xxx54
太监没有办报纸!
坎坎兮伐檀
…
用户10xxx98
明史是清朝修的,明朝是东林党把持,他们写的历史肯定把对方写的体无完肤。。
大兵
司礼监御马监这些都是皇帝的秘书助力,自己人
用户48xxx45
就凭他干的这些事,没成赵高第二就不错啦,人家赵高也没敢动文官地主的蛋糕!!!
得鹿梦鱼
刘瑾是第一个想搞摊丁入亩的!
非老猫
[得瑟]呵呵,还有洗太监的,这怕是洗鸟御史都混不上吧?马东升刘大夏要是被罚了俸赌气不干了,估计刘公公足以保大明边境清平[得瑟][得瑟][得瑟][得瑟]
用户40xxx46 回复 05-16 13:57
马东升刘大夏挂了以后,边境肯定没事,因为成化帝没有你想的那么拉,人家往南能清理西南叛乱,也能在东北搞成化犁庭,既能给叫门天子擦屁股,也能把重权外戚给干的妈都找不到,你真以为成化帝是像文人书里写的那样躲起来不见人不管事?你仔细看看他接班时候什么局面,他当皇帝做了哪些事,再去听那帮文人煞笔说三道四。还有刘大夏这个狗日的,郑和下西洋的海图就是被他给烧了的,你他么的居然还敬仰他?小学没毕业吧。
用户10xxx23
要说太监那最光辉的不得是马三保?唐朝高力士形象也不错
用户40xxx41
看似改革,但裁谁不裁谁,依据是什么?免谁不免谁,谁定?据记载刘瑾抄家抄出来财富无数,还敢说正直正义了?
有情雨
小说里看来的:说是没有魏忠贤,明朝亡得更快,说他的作用跟这篇小作文里指述的差不多
用户98xxx40
明朝的士族啊,一言难尽。比如海禁,但凡朝廷要开海禁,文官集团就拼了命反对,因为他们私下里都在搞海贸,开了海禁这份钱就让朝廷赚了;再比如东南倭患,带路党、收赃销赃的都是各地豪族;再比如明末辽东女真之患,女真历次寇边劫掠,销赃的都是晋商那帮二五仔,盐铁等战略物资,也是这帮货在往女真走私。然后这帮狗贼降了清朝,转身写明史把明朝皇帝写的啥都不是。有次看矮大紧的某档节目,说明代朝臣无大恶,而皇帝多混账,听的就想笑,终明一朝,算的上昏君的皇帝真不多,称得上名臣的寥寥无几,
油腻男
刘瑾陕西人
博大精深
刘瑾做这些,一部分是为了让正德看出自己很用心的工作,但是更多的是为了巧立名目往自己腰包里敛财
用户10xxx11
这才是公正客观的评价[作揖]现在的网络太缺少这类评价了,大都目的不纯,私心泛滥。
蒋天庭
朱厚照杀刘瑾是取死之道,没刘瑾,朱厚照没两年就落水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