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尔·阿萨德无奈交权半年之后,叙利亚人民终于迎来了回报。 去年12月,这位执政二十多年的叙利亚前总统在反对派武装兵临城下之际,连夜飞往莫斯科寻求庇护,标志着持续十年的内战画上句号。 如今,随着美国突然宣布解除制裁,饱受战火摧残的叙利亚似乎看到了一丝重建的曙光。 当特朗普在利雅得宣布解除制裁时,大马士革街头立刻爆发了庆祝活动。人们放烟花、按喇叭,仿佛终于卸下了压在胸口多年的巨石。 这种反应不难理解,过去十几年里,叙利亚不仅被战争撕得四分五裂,还长期遭受西方国家的经济绞杀。 普通民众既要躲避炮火,又要面对物价飞涨、停电断水的日常,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奢望。如今美国松绑制裁,至少让老百姓看到了买得起面包、用得上电的希望。 但这份"回报"来得并不单纯,特朗普解除制裁的时机很微妙,恰好是在他与叙利亚过渡总统沙拉闭门会谈之后。 这位新总统的背景相当复杂,早年与基地组织有牵连,还参与过对抗美军的活动,后来却成了推翻阿萨德政权的关键人物。 美国选择此时伸出橄榄枝,显然不只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 从特朗普透露的谈话内容来看,美国希望叙利亚尽快承认以色列,还要接管库尔德武装控制的ISIS监狱,这些条件都带着明显的地缘政治算计。 更耐人寻味的是俄罗斯的态度,尽管阿萨德已经下台,普京却坚决拒绝引渡这位"老朋友",甚至不惜为此与叙利亚新政府翻脸。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就像两颗钉子牢牢钉在地中海东岸,是普京中东战略的核心支点。 为了保住这两个军事要塞,俄罗斯宁愿继续援助小麦和武器,也不愿在阿萨德问题上让步。 这种强硬姿态让叙利亚新政府陷入两难,既需要俄罗斯的粮食救命,又想要摆脱莫斯科的掌控。 叙利亚的现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美国解除制裁固然是好事,但积重难返的经济不是靠一纸政令就能起死回生的。 首都大马士革虽然被临时政府控制,西部地区的武装冲突却从未停歇,支持阿萨德的阿拉维派仍在负隅顽抗。 而新政府既要应付国内四分五裂的局面,又要在美俄之间走钢丝——特朗普想要他们靠向西方,普京则用军事基地和粮食援助拴住他们。 无论怎么选,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渊。 眼下最现实的转机可能来自阿拉伯世界,随着制裁解除,沙特、卡塔尔等海湾国家可能会加大对叙利亚的投资。 毕竟这个国家需要重建的何止是道路和楼房,还有彻底崩溃的医疗、教育和能源系统。 但问题在于,这些投资必然附带政治条件,就像美国要求承认以色列那样。叙利亚人民刚刚摆脱阿萨德家族的统治,转眼又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当国际新闻聚焦于特朗普和普京的博弈时,叙利亚老百姓更关心面包价格会不会回落,停电时间能不能缩短。 大国可以为了战略利益讨价还价,但平民承受的苦难却是实实在在的。 阿萨德时代结束了,可叙利亚要真正迎来新生,恐怕还得跨过更多看不见的荆棘。
巴沙尔·阿萨德无奈交权半年之后,叙利亚人民终于迎来了回报。 去年12月,这位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5-15 10:18: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