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陈赓来越南做"场外指导”,第一仗就让越军奔袭4天,武元甲打电话说情:

趣叭叭呀 2025-05-15 10:09:03

1950年,陈赓来越南做"场外指导”,第一仗就让越军奔袭4天,武元甲打电话说情:“部队太疲劳了,我看一下子很难攻上去...”,陈赓怒拍桌子:“如果这样的仗还不打,我就卷起铺盖走了”   这件事发生在越南抗击法国殖民统治期间,彼时的越南军队节节败退,越军的士气低迷,几乎没有反抗之力。   越南领导人胡志明深知,这场仗需要一位会打仗的将军带领越军,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胡志明亲自到中国,希望中国能派军事顾问援助越南,并且希望这位军事顾问是陈赓将军。   那为什么一定要是陈赓呢?   说起来胡志明和陈赓还是“旧相识”。早在黄埔军校时期,胡志明就和陈赓有过一面之缘,后来在抗日战场上也见识过陈赓的谋略,这才点名要陈赓去越南。   陈赓将军便来到了中越边境指导越军作战,胡志明出于信任,甚至要将越军的指挥权交到陈赓的手上。   但是陈赓以自己是中国人为由,坚持要进行战场外“指导”,带兵这件事就交给了武元甲来负责。   彼时的越军屡战屡败,法国军队几乎要打到了中国边境线上,越南人眼看就要把自己的领土给丢完。   陈赓将军分析了越军和法军的战场形式,发现越军作战方法太“老套”,一开战就是全部人上去冲锋,没有任何的战略和战术可言。   这样的打法,也难怪会战败了。   陈赓调整了用兵的策略,指挥越军不要猛的冲上去就开火,而是要进行“小规模的战斗”。越军以东溪城为中心,进行“围点打援”,一场仗便将法军打的摸不着头脑。   彼时的越南边境线上,最重要的就是太原和高平两座城池。   法国军队便采取了“佯攻”太原的策略,希望越军能够大举挪去太原,如此一来,法军便可顺势拿下高平城。   但法军的策略被陈赓看的一清二楚,他下令让一小部分军队假装援助太原,造成法军以为自己计谋得逞的假象。   而等法军兴高采烈的要攻下高平时,却一头掉进了陈赓为他们准备好的圈套。   此时的法军就像待宰的羔羊,只要越军前行进攻,就能歼灭大部分的法军力量。   但陈赓将军左等右等也没等来胜利的消息,出去一番询问才知道,前行的越军没了粮食,竟然放弃了进攻,扭头回到了驻扎地去补充食物。   这就导致法军趁机四处逃窜,越军只歼灭了少部分法军。   本应该大胜的仗却打的如此窝囊,陈赓将军气的训斥越军,“敌人没打跑,自己倒是先回来了!”   但是生气归生气,这场仗还是得打。陈赓又认真分析了当前的局势,下令越军全线追击逃窜的法军,如此还有较大的可能获胜。   但武元甲却觉得,越军的将士已经连续奔袭四天,要是再继续追击,将士们恐怕会疲惫不堪,不如原地修整两天。   陈赓将军十分吃惊,真诚的问了一句,“这样的仗还不打?”   武元甲还是坚持要让部队先行休息,陈赓气的拍起了桌子,“不打我待这也没用,还不如卷铺盖走人!”   陈赓越想越郁闷,给毛主席发了封电报,诉了一肚子的苦水。   毛主席安抚了陈赓的情绪,并表示坚决支持陈赓的决策。   有了毛主席托底,陈赓将军心里也有了底。他亲自给越军鼓劲助威,并告诉他们,毛主席说能打胜的仗,就从来没有输过!   越军全军奔袭出击,打了法国军队一个措手不及。这场战斗歼灭法军三千多人,一举拿下了五座城池,是一场空前的胜利。   这张战斗的胜利,给了越军反抗法国殖民统治极大的信心,也为最终的胜利奠定的基础。

0 阅读:0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