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嘉靖末年(约公元1560年),一场恐怖的瘟疫席卷华北,这场被称为"疙瘩瘟"的传染病让整个大明王朝陷入恐慌。当时北京城"十室九空",官府记载"日毙千人",连紫禁城里的嘉靖皇帝都吓得搬到了西苑避疫。就在这生死关头,一个名叫吴又可的游方郎中,用他超越时代的发现改写了人类对抗瘟疫的历史。 吴又可原本只是苏州府一个默默无闻的乡野医生,连太医院的考试都没参加过。但在疫情最严重的崇祯十五年(1642年),他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偷偷解剖了上百具瘟疫死者的尸体。通过对比观察,他发现这些死者并非传统伤寒症状,而是"邪从口鼻入,伏于膜原",首次提出瘟疫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疠气"致病。这个发现比意大利医生弗拉卡斯托罗提出的"病菌说"早了整整80年,更是比巴斯德确立细菌学说早了200多年。
在明朝嘉靖末年(约公元1560年),一场恐怖的瘟疫席卷华北,这场被称为"疙瘩瘟"
看了又看他
2025-05-14 18:16:02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