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年仅13岁的曹冲病逝,他的好友周不疑前来吊唁,安慰曹操节哀顺变,走

曦月谈 2025-05-13 14:01:04

公元208年,年仅13岁的曹冲病逝,他的好友周不疑前来吊唁,安慰曹操节哀顺变,走后,曹操马上吩咐:“去把这个孩子杀掉!”......  

当时已入秋,微风细雨,令人有些萧索之感。在许都的郊外不远处,坐落着一座别墅,正是曹操的府邸。此时的曹府笼罩着一层哀伤的氛围,因为几日前,曹操最小的儿子、当时被视为接班人的曹冲,竟然因染疾去世,年仅13岁。

曹冲生前聪明过人,6岁时就能通过船称出大象的重量,被誉为神童。如今他的离世,无疑给曹操和整个曹府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曹操悲痛欲绝,整日闭门不出。众多臣子和宗室们也前来吊唁,为曹冲献上哀悼之词。

在众人之中,有一位青年比其他人来得更为悲痛。他就是曹冲的好友周不疑,今年17岁,也是当时有名的神童之一。周不疑闻讯赶来,在曹冲的灵前痛哭流涕,口占悼词,笔赋挽联,字字珠玑,气贯长虹,将自己对曹冲的哀思无限化为墨迹。

这本该是送别故人的一段哀怆时光,却成了周不疑命运的转折点。当他落笔挥毫于纸上时,殊不知,在偌大的曹府中,自己的生死存亡正成为曹操和儿子们讨论的话题。

原来周不疑的舅父刘先,是曹操手下的心腹大臣。在刘先的引荐下,周不疑得以与曹冲相识,两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曹冲经常向曹操夸赞周不疑的才华,曹操也逐渐注意到了这个少年的不凡。

一次战事中,周不疑仅凭一份献策,就使曹军轻松攻破了柳城的固守。从那时起,曹操更加看重周不疑,打算拉拢他为己所用。他甚至打算把自己的幼女许配给周不疑,将他收入麾下。

可周不疑却以尚未到婚嫁的年龄为由,拒绝了这门亲事。曹操一向独断专行,被一个毛头小子拒绝,自是勃然大怒。要不是刘先苦苦哀求,只怕周不疑早已命丧黄泉。

好在,曹冲及时为周不疑说情,告诉曹操他只是个追求学问的书生,绝无二心。曹操这才暂时放下了对周不疑的警惕。曹冲的话,曹操从来都是乐于相信的。他相信只要曹冲在,就能牢牢掌控住周不疑,让他为曹家效力。

但是,现在曹冲以13岁之龄猝然离世,曹操再也听不到儿子银铃般的声音。他心中泛起一丝隐忧,没有曹冲在,周不疑这般人才,自己能否继续掌控?

这隐忧很快被儿子们的话语验证。当曹丕、曹植等人在殡仪馆外等待时,看到周不疑忧伤离去的背影,曹丕不禁感慨道:“周公子真是人中龙凤,若能为吾所用,必定功成名就。”曹植点点头附和道:“兄长说的是。可惜父亲心思缜密,未必会同意留下周公子。”

他们的话语传入屋内,落入曹操的耳中。曹操沉吟片刻,果然叫来左右,吩咐道:“去吧,今夜便除掉那小子!”曹丕听罢大惊失色,急忙劝阻道:“父亲,周公子乃奇才,请容他为儿所用,莫要置之死地。”

曹操却摇头说:“你还年轻,不足与他抗衡。我睹他才华,若不除之,只会祸乱朝政!”说罢便挥手遣退曹丕,表示话题到此为止。

当晚曹操派出的刺客如约潜入周不疑的住处。周不疑正专心撰写挽文,一心扑在纸上,浑然不觉死神已悄然来访。待到察觉时,已来不及反抗,只见一道冷光闪过,鲜血溅出,一个纤细的身影轰然倒地。

月色如霜,风声似哭,曹冲的挚友就此殒命。消息很快传到曹府,曹丕无奈叹息,曹植摇头感叹天妒英才。唯有曹操心中却逐渐升起一阵释然,江山社稷终于无虞了。

曹操的决定虽残忍,却也从他个人的立场出发。他认定周不疑必成大患,除之对魏国有利。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日后真正夺权的,竟是自己一手提拔的司马懿及其子孙。

多年以后,当曹丕登基,周不疑的名字已成为一个谜。没有人再提起他,仿佛他从未存在过。然而偶有人忆起,还是不禁感叹:若非夭折,这位少年英才又将走向何方?所谓命途多舛,天道难测,周不疑的一生,只留下这永远的未知。

0 阅读:173

猜你喜欢

曦月谈

曦月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投稿请私信~ 十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