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笑道:“5个鬼子,咱们用一个营对付他们吧!” 山县业一可不是什么好鸟。这家伙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跑到中国东北,开始了他的罪恶生涯。在东北,他靠着冷酷手段出了名,手下沾满了抗日军民的血。屠杀百姓、折磨俘虏,他干得毫不手软,当地人一提他的名字就恨得牙痒痒。抗日力量几次想干掉他,可这家伙太狡猾,总能溜走。 靠着这些“功绩”,山县业一的官越做越大。先是当了伪满洲国东宁要塞的守备队队长,后来又调到牡丹江管独立守备队。1939年,他升成了陆军少将。1940年,他被调到安徽,担任日军119旅团旅团长,专门对付那边的抗日武装。这家伙野心不小,还想再立点“功”,可没想到,这回却踢到了铁板。 1941年,抗日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新四军刚经历皖南事变,损失惨重,但第7师重组后,慢慢恢复了元气。在皖南和皖浙一带,第19旅和一个挺进团成了主力。不过,他们装备差、人手少,跟日军硬碰硬不划算。旅长孙仲德是个明白人,决定先避开日军的锋芒,保存实力。 这时候,山县业一带着119旅团在无为搞大扫荡。新四军撤得快,他以为自己稳赢了,心态也松懈下来。仗着新四军不敢正面刚,他居然起了游玩的心思。12月,他脱下军服,换上中国平民的衣服,带了个向导和三个护卫,总共五个人,就这么大摇大摆地出门了。估计是想低调点,可惜,他低估了新四军的眼线。 山县业一再狡猾,也架不住群众的眼睛。无为的地下党员早就盯着这帮鬼子。那天,一个地下党员在街头瞅见几个形迹可疑的“中国人”,仔细一看,竟然是山县业一!这可是个大鱼。消息马上传到新四军第19旅,孙仲德一听,气得拍桌子,但也乐了。这不就是天赐良机吗? 孙仲德不是愣头青。他知道山县业一身边人少,又没主力部队撑腰,收拾他不用费太大劲。不过,他也不想冒险,干脆调了一个营的兵力。毕竟,这家伙罪行滔天,绝不能让他跑了。计划定下来,新四军立刻行动,目标直指山县业一的藏身地——巢县钓鱼台镇附近。 新四军第19旅的一个营,接到命令后迅速集结。这一个营的兵力,对付五个鬼子,听着有点夸张,但孙仲德有自己的算盘。山县业一不是普通小兵,他是日军的高级军官,杀了他的意义可不只是消灭五个敌人。更重要的是,这能狠狠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给抗日军民提振士气。 行动地点定在钓鱼台镇附近的一片树林。情报显示,山县业一正在那儿晃悠,身边就四个随从,周围没日军大部队。这机会太完美了。新四军分成几组,轻装快进,直奔目标。战斗打响后,山县业一和他的随从压根没反应过来。枪声一响,他们想还击,可哪是对手?几分钟下来,全都撂倒了。 山县业一最终没能跑掉,被子弹撂倒,死在了无为的树林里。他的四个随从也没逃过一劫,全军覆没。这家伙在东北和安徽祸害了那么多人,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真是报应不爽。事后,日本军方给他追了个陆军中将的头衔,但这不过是面子工程,遮不住他一身的罪恶。 这次行动,新四军干净利落地干掉了山县业一,不仅除掉一个大祸害,还给日军敲了警钟。119旅团没了头儿,士气受挫,新四军的威名也在当地传开了。对于无为的老百姓来说,这一天估计是松了口气,心里痛快得很。 这事儿看着不大,就五个人被收拾了,可意义不小。1941年正是抗战最艰难的时候,日军到处扫荡,抗日力量压力山大。新四军能抓住机会干掉山县业一这么个高级军官,既是战术上的胜利,也是精神上的鼓舞。一个营对付五个鬼子,乍听有点“杀鸡用牛刀”,但这背后是新四军的决心: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祸害人民的敌人。 再说,山县业一的死,也暴露了日军内部的骄纵。仗打到这份儿上,他还敢这么放松警惕,只能说自己作死。新四军靠着群众的情报和灵活的战术,把这场仗打得漂亮,证明了游击战的威力。这事儿传出去,日军估计也得掂量掂量,别太嚣张。
1941年,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
文山聊武器
2025-05-12 19:21: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