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43年,周亚夫绝食而死,汉景帝刘启亲赴太庙告祭祖先:“周勃枉杀我刘氏伯

菜哥说剧 2025-05-10 00:14:17

公元前143年,周亚夫绝食而死,汉景帝刘启亲赴太庙告祭祖先:“周勃枉杀我刘氏伯叔,如今周亚夫已死,周氏无威胁矣!” 这事儿得从汉文帝时期说起。周勃作为跟着刘邦打天下的老臣,当年平定诸吕之乱时确实立了大功,可那会儿场面乱,难免有误伤。汉景帝说的“枉杀刘氏伯叔”,大概率指的是齐王刘襄那一脉。当年诸吕掌权,刘襄率先起兵,周勃等人平定叛乱后,为了稳定局势,可能对刘襄的一些支持者动了手,里面说不定就有景帝的远房叔伯。这事搁皇帝心里,就像一根刺,尤其是周勃父子功劳太大,周亚夫又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不世之功,兵权在握,说话还直来直去,景帝想不忌惮都难。 你想啊,周亚夫这人,打仗是把好手,可在朝堂上却不懂迂回。汉景帝想废掉太子刘荣,周亚夫硬邦邦地反对;后来又想给皇后的哥哥王信封侯,周亚夫又拿刘邦“非刘氏不王”的盟约顶回去。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景帝心里的火就压不住了。再加上周亚夫的儿子私下买甲胄准备陪葬,被人告发谋反,景帝正好借这个由头把他下了大狱。监狱里的官员问他为啥谋反,周亚夫气得直哆嗦:“这是陪葬用的器具,怎么能算谋反?”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深知自己难逃一死,干脆绝食抗议,五天后就吐血身亡了。 景帝去太庙那天,天气阴沉沉的。太庙的柱子上爬满青苔,香炉里的烟袅袅升起,仿佛带着他的思绪回到了多年前。他还记得周亚夫在军中的威严,细柳营里将士只听将军令不闻天子诏,那会儿他就觉得这老头太死板,不懂君臣之道。现在周亚夫死了,周氏家族没了主心骨,周勃当年的旧部也早就退的退、老的老,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可他跪在祖先牌位前,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当年刘邦打天下,靠的就是这些功臣,如今为了皇权稳固,又不得不一个个除掉他们,这大概就是帝王家的无奈吧。 其实,景帝对周氏的忌惮,说到底还是皇权和功臣集团的博弈。汉初的功臣们,个个手里有兵权、有威望,刘邦在世时还能镇得住,到了文帝、景帝这儿,就成了心腹大患。周勃当年被汉文帝猜忌,一度被罢官下狱,后来虽然没事,但周家的地位早就让皇帝心里犯嘀咕。周亚夫又太像他父亲,不懂收敛锋芒,在皇帝面前老是摆出一副功臣之后的架子,别说景帝了,换了哪个皇帝,看着这么个功高震主又不听话的臣子,心里都得打鼓。 周亚夫死后,周氏家族渐渐没落,可景帝心里的石头真的落地了吗?未必。后来他又重用外戚,王信、田蚡这些人慢慢崛起,外戚势力成了新的威胁。历史就是这么循环往复,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冒出来,皇帝永远在平衡各方势力,永远在为皇权稳固操心。 如今再看这段历史,周亚夫的悲剧,既是他个人性格的悲剧,也是皇权专制下功臣的无奈。他战功赫赫,却不懂君臣之间的分寸;他刚正不阿,却不知道在皇帝面前有时候需要低头。而汉景帝,看似除掉了心头大患,可太庙的告祭词里,多少带着点心虚和悲凉——那些被“枉杀”的刘氏伯叔,真的存在吗?或许只是皇权斗争的借口罢了。

0 阅读:56
菜哥说剧

菜哥说剧

菜哥说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