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判决可能会引起不好结果,就是路上老人摔倒事件会大幅增加,因为周围的人都在安全距离之外,想搀扶也赶不及了。甚至不敢搀扶老人事件也会暴增,因为都害怕惹一身骚。 事件经过是一位老人在前面边走边打电话,发现前面有障碍,突然转身往回走,与紧跟在后面行走的人撞在一起,老人当场倒地骨折。住院后花费了 18 万元。 老人认为后面行人有责任,而行人认为自己无责,结果打官司。法官认为后面行人没有保持安全距离,负有次要责任,判决后面行人赔偿老人七万元。 注意,法官也认为后面行人不是主要责任,而是次要责任,但是仍然还要赔偿 7 万元。7 万元对很多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有很多家庭一年也存不了 1 万元。这个判决似乎是保护了弱势群体老人,其结果可能伤害了更多老人。 走路相撞,年轻人之间大概是一点事都没有。但是老人就不一样了,因为老人骨头脆,摔倒大概率会骨折。这时,与老人相撞的年轻人不管是主要责任还是次要责任,都要赔偿。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年轻人在走路时都会尽量远离老人。要知道,老人属于易摔倒群体。当老人走路不稳时,如果身边没有人及时搀扶,老人摔倒概率就会大增。而且摔倒了也没有人敢上前搀扶。因为每个人都害怕惹事上身。以前,开车怕搀扶摔倒老人,以后,就算没开车也不敢去搀扶老人了。以前,老人走路不稳时,身边会有人及时搀扶。今后,老人走路不稳时,身边已经无人搀扶了。因为大家都在安全距离之外,就算想出手搀扶,已经来不及了。 因此法官在判决某案件时,不仅仅需要考虑对弱者照顾,更要考虑判决会起到什么社会后果。
这个判决可能会引起不好结果,就是路上老人摔倒事件会大幅增加,因为周围的人都在安全
小黑侃社会
2025-05-09 19:49: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