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9月,左宗棠在病榻上离世时,愤慨地说:“对中国来说,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做的坏事!”两个月后,胡雪岩也满怀愤懑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在临终前,他召集所有子女,严肃地告诫他们:“千万别靠近白虎!” 1885年秋天,福州城笼罩在绵绵秋雨中。 六十三岁的左宗棠躺在病榻上,手里攥着刚送来的奏报,纸页被捏得皱皱巴巴。 两个月前法军攻占镇南关的消息还没消化完,这会儿又传来李鸿章在天津和法国人签了《中法新约》。 老头儿气得直捶床板,喉咙里发出沙哑的吼声:"十个法国将军祸害中国,都抵不上一个李鸿章!"这话像块石头砸进池塘,激起层层涟漪,最终在历史长河里撞出回响。 要说这左李二人的梁子,得从三十年前说起。 那时候太平军闹得正凶,两个读书人先后投笔从戎。 左宗棠在湖南办团练,李鸿章跟着老师曾国藩打安庆。 都是读书人出身,带兵打仗却各有各的章法。 左宗棠性子急,遇事说干就干;李鸿章脑子活,讲究个审时度势。 这脾性差异就像埋在地里的引线,早晚要炸出火花。 果然到了同治年间,朝廷里闹起了"塞防海防"之争。 左宗棠在西北啃着沙土,看着地图上新疆被阿古柏占得七七八八,急得直跳脚。 他给朝廷上书说得明白:沙俄是头饿狼,今天让一寸,明天就得丢一尺。 李鸿章在直隶总督衙门里端着茶碗,慢悠悠地写折子:东南海疆才是命门,新疆那荒凉地界,丢了还能省下军饷买铁甲舰。 这事儿闹到紫禁城里,慈禧太后看着两份折子直嘬牙花子。 最后还是左宗棠发了狠,说要是朝廷不拨银子,他自己借钱也要打。 这话倒不是吹牛,他真找上了红顶商人胡雪岩。 要说这胡掌柜也是个奇人,靠倒腾生丝茶叶发家,偏生对左宗棠佩服得五体投地。 两人联手从外国银行借了八百万两白银,硬是把西征军的粮草军械给凑齐了。 光绪二年春天,左宗棠带着棺材出了玉门关。 这招挺绝,明摆着告诉将士们要么凯旋要么死。 湘军老兵扛着"楚"字旗,踩着戈壁滩上的鹅卵石往西走。 李鸿章在天津码头盯着新买的铁甲舰直叹气,觉得这钱花得冤枉——英国人卖的都是二手货,炮管子都生锈了。 新疆倒是真给打回来了,伊犁河谷收回来那天,兰州城放了整夜的鞭炮。 可左宗棠前脚刚回京城,后脚就摊上糟心事。 胡雪岩在上海滩栽了大跟头,生丝生意被洋商联手做空,钱庄挤兑得门板都快被拆了。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李鸿章手下盛宣怀使的绊子,可朝廷装聋作哑,由着胡大掌柜从首富变成穷光蛋。 要说这官场争斗,比战场厮杀还凶险。 左宗棠在军机处天天跟李鸿章吵,一个说要加强边防,一个说要发展水师。 有回为了福建船政局的经费,俩老头在金銮殿上差点动手。最后还是恭亲王出来打圆场,各拨了五万两银子了事。 底下人看着直摇头,这哪是办洋务,分明是小孩过家家。 到了中法战争那会儿,两人的矛盾彻底炸了锅。 左宗棠在福州布置海防,把法国舰队堵在马尾港外三个月。 李鸿章在天津跟法国公使扯皮,今天谈赔款明天谈通商。 前线将士饿着肚子等军饷,后方还在为要不要开战吵翻天。 最后镇南关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城时,中法条约都签完了。左宗棠听说这事,气得把药碗摔了个粉碎。 胡雪岩咽气前把儿女叫到床前,说了句"白虎吃人"的怪话。 后来有人琢磨,这"白虎"大概指的是官场里的银钱往来。 胡大掌柜风光时钱庄开遍全国,倒台时连口棺材钱都是街坊凑的。 左宗棠去世后两个月,他也在杭州郊外的破草房里闭了眼,临了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硬面饼。 回头看看这俩老头斗法,倒像是晚清这艘破船上的两个水手。 一个拼命往外舀水,一个急着补窟窿,可船底早被蛀得千疮百孔。 李鸿章签了那么多条约,背了百年骂名,可他办的江南制造局、北洋水师好歹给中国工业埋了点火种。 左宗棠收复新疆功在千秋,但他那套"借洋债办洋务"的法子,后来成了地方军阀乱借外债的由头。 历史这事说不清道不明,就像福州城老茶馆里的说书先生,惊堂木一拍,唾沫星子横飞,能把黑的说成白的。 左李二人的恩怨早随着闽江水流进大海,只剩下鼓山上的摩崖石刻还留着左公题写的"天地正气"。 游客们举着手机拍照,导游扯着嗓子喊:"这就是当年抬棺出征的左大人真迹!"声音飘过江面,惊起几只白鹭。 参考资料:和而不同、矜而不伐,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异同2022-04-1514:36来源:北京晚报
1885年9月,左宗棠在病榻上离世时,愤慨地说:“对中国来说,十个法国将军,也比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5-09 11:22:39
0
阅读:109
Rasiel
李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