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梁启超在妻子安排的下,娶了17岁的王桂荃。洞房花烛夜,梁启超却对她:“我可以娶你,但无名无分,生的孩子也不能叫你妈!”没想到后来王桂荃生下6个儿女,培养出3院士9才俊。 说起王桂荃,她也是个苦命的女子,不过幸好她遇上了李蕙仙。 1886年,王桂荃出生在四川广元,原名叫王来喜。 王来喜是个苦命的孩子,母亲生下她不久就去世了,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四岁那年,父亲也跟着去世了。
成了孤儿的小来喜自然是苦上加苦,父亲后来娶的继母也不可能再照顾她了,于是就把她卖给了富人家做用人。
可是这家人却因嫌弃她年龄太小,什么也做不了,又把她卖到了其他人家。
几年的时间里,她被卖来卖去,辗转了几户人家,最后到了顺天府尹李朝仪家里。
这家的女儿叫李蕙仙,她的丈夫叫梁启超,李蕙仙出嫁那年王来喜才10岁。
1894年,李蕙仙回娘家省亲,发现王来喜已经长成了一个风姿绰约的大姑娘,而且聪明勤快,于是李蕙仙决定把王来喜带到北京的家,帮自己料理家务。
当年小姐出嫁的时候,王来喜就听说姑爷是一个学识渊博、风度翩翩的读书人。
当她真的来到梁家时,见到梁启超,发现梁启超果然如传言一样,确实气度不凡。
后来梁启超觉得她的名字有点俗气,于是给她取名王桂荃。
在北京,王桂荃与梁家人相处融洽,人缘也非常好。
不过后来的一件事情却让王桂荃成了梁启超的一个妾室。
当时的梁启超爱上了华侨小姐何蕙珍,夫人李蕙仙不许何蕙珍进门,为了补偿丈夫,她把当时17岁的王桂荃许配给了自己的丈夫。
李端蕙之所以能同意一个陪嫁丫鬟做第二夫人,完全得益于王桂荃的忠厚老实和忍辱负重。
王桂荃对李端蕙的救命之恩感恩戴德,她对李端蕙言听计从、从无二心,这使得李端蕙对王桂荃十分放心。
李蕙仙是小脚,出门不方便,而且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王桂荃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承担了起来,并把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安排得妥妥贴贴。
李蕙仙和梁启超看她这么聪明能干,也很信任她,还把家中事务甚至财政大权都交由她掌管。 结婚那天晚上,梁启超对她说道:“我娶了你可以,但是因为我对外一直主张一夫一妻制,所以我不能对外承认你的名分,你还是我的丫鬟,将来你生的孩子得喊夫人为娘,只能称呼你为王姨!”
婚后,梁启超经常教王桂荃读书识字。后来,王桂荃可以自己写信记账。她努力处理好生活中的琐事,替梁家分忧。
不久,王桂荃就为梁家生下一个女儿。梁启超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都非常喜爱。
后来梁启超带着家人去日本流亡期间,王桂荃也一同跟着去了,这个没有读过书的乡下丫头,在日本期间竟然学会了日语,让梁家少了很多生活上的麻烦。 在日本,梁启超与李蕙仙所生的女儿梁思庄患上了白喉病。王桂荃悉心照料思庄,为她四处求医,直到思庄的病完全康复,但王桂荃自己的亲生女儿却不幸夭折了。 在外人面前,梁启超从来没有王桂荃一个名分,可是王桂荃不在意这些,她觉得已经很满足了,因为孩子们喜欢王桂荃,她亲切善良、慈爱温和,所以孩子们就称呼李蕙仙“妈”,称呼王桂荃“娘”,自然而然地打破了梁启超的要求。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李蕙仙和王桂荃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李蕙仙比较严格,而王桂荃更显温柔,所以孩子们犯了错常常请王桂荃替他们求情,他们对王桂荃更亲近几分。 梁思成后来回忆他小时候的一件事时说,有一次他考试没考好,妈妈李蕙仙气急了,用绑了铁丝的鸡毛掸子打他,吓得梁思成缩在墙角。
王桂荃见状吓坏了,她冲过去一把将梁思成搂入怀中,用自己的身体来保护他,可当时的李蕙仙在气头上,鸡毛掸子一下子抽在了王桂荃身上,王桂荃的背上被打出一道又一道伤痕,但仍护着梁思成不撒手。 李蕙仙和梁启超去世后,王桂荃一个人带着孩子们生活。 1941年,为了送小儿子梁思礼出国留学,王桂荃变卖家产,又向人借贷,终于凑足了路费学费,顺利送梁思礼出国。
梁家的9个孩子,有6个是王桂荃生的。分别在文学、建筑学、考古学、经济学、航天科学等领域大放异彩,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3人分别是1948年中研院院士和新中国成立后中科院的院士,6人是专家。
特殊时期,王桂荃因为曾是“保皇派梁启超的老婆”而被批斗,这一年,王桂荃八十五岁。王桂荃竟然喜欢这个“罪名”,因为,她第一次被大家称作“梁启超的老婆”。
为了她爱的那个男人,她愿意付出一切。
后来王桂荃被赶到了农村,与孩子们失去了联系,最终她死在了一间破旧的草棚里。
后来,村民把她葬在了村子附近的小山上。
梁家的子女们,在梁启超与李蕙仙的合葬墓旁为王桂荃种下了一棵母亲树,还为她立了碑。 梁思成说:“娘是个很不寻常的女人。”这个不寻常的女人走完了她的一生,走得艰难,走得悲惨,也走得幸福。哪怕一生坎坷,唯愿与爱人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