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孙中山之子孙科对“苗王公主”蓝妮一见钟情。此时蓝妮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并且离异了,但孙科还是疯狂地追求她。蓝妮说:“要娶我可以,但必须立下字据。”
蓝妮,1912年出生在澳门。她的祖先曾是苗族部落首领,所以蓝妮也被成为苗王公主。
蓝妮的名字源于同学给她取的绰号,她本来叫蓝业珍,有一次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她去处理,就有同学开玩笑说蓝小姐就是一把烂泥,会把大家糊到一起,由于姓蓝,之后同学们都叫她“烂泥”。后来她干脆改名蓝妮。
长大后的蓝妮漂亮得无与伦比,再加上家庭条件的加持,真得可以称得上“名媛”。
有人说:“谁想要知道西汉赵飞燕、东汉貂蝉的美丽形象,只需要去看蓝妮就行了。”
可想而知,蓝妮有多漂亮了。
然而,这样善良的富家小姐,她说感情之路却不顺畅。
14岁那年,蓝妮和父亲去了上海。到了上海,蓝妮跟同龄人一样,进入学校学习。她就读于当时的上海智仁勇女子中学。
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蓝妮的父亲和朋友外出途中遭遇歹徒袭击,朋友当场去世,蓝妮的父亲受了惊吓,回到家后便精神不正常了。
父亲没有了工作能力,家里开支入不敷出。蓝妮也被迫中断学业。
蓝家的情况越来越差,日子过得越来越困难。
这时候,蓝世勋记起自己曾经接济的一位友人,当时自己借了友人一笔钱,如今那位友人在香港开了一家轮船公司,生意做得颇好,蓝世勋曾多次催其还款,却杳无音信,所以蓝世勋便带着仆人一同前往香港追债。
可是那人却死活不承认那笔借款。
好在通过其他友人,追回了一部分钱,但是追回来的钱却被仆人卷走了。之后,蓝妮的父亲便一病不起。
蓝妮再也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女孩了,她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
17岁那年,蓝妮被有钱的官僚子弟李定国看上了。
门不当户不对,李家人根本看不上蓝妮,可是李定国非她不娶,李家人只好同意他们的婚事。
虽然蓝妮不是见钱眼开的人,但是李家确实有钱,他们不仅答应帮蓝家还债,而且向蓝妮的母亲允诺,每月会贴补蓝家一百元钱。
这桩婚事似乎能够帮助蓝家走出困境,所以蓝妮找不到任何理由拒绝。
好在李定国长相不错,只是不学无术而已。他给了蓝妮一个盛大的婚礼。
然而婚后,婆家人上上下下都看不起蓝妮,因为他们都认为这是李家花钱买来的少奶奶,就连仆人都可以对她指手画脚。
婆婆更是对蓝妮百般挑剔,而且还经常把拿钱救助了蓝家说事儿,时不时就把这事儿抬出来。
蓝妮越来越无法忍受这个官僚家庭带给她的屈辱感,尽管她为李家生下了三个孩子,依然得不到尊重。
可想而知,蓝妮在这个家里过得是多么憋屈。
再加上丈夫整日无所事事,蓝妮决定和他离婚。
离婚后,身上仅有几百块钱的蓝妮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李家。
朋友问她之后将如何度日时,她毫不犹豫的回答“等身上那几百元钱用完了,如果还是找不到活路,就去跳黄浦江。”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由于蓝妮上学的时候人缘很好,她的很多同学知道她单身后,都过来帮她出谋划策。
蓝妮听了同学的建议后,决定先开拓人脉挣钱,之后再做打算。
在同学的带领下,这位昔日的“苗王公主”蓝妮”开始频频出入社交场合。因此她也认识了像徐茂昌、沈长赓、唐季珊、李润身这样的富商。
而且她还认识了孙中山的儿子的孙科,还为她带来了一段姻缘。
这时候的孙科,妻子正在澳门养病,和情人严蔼娟的感情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正是单身的空档期。
所以,蓝妮就成了孙科追求的对象。
不久,孙科邀请蓝妮出任自己的机要秘书。
蓝妮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孙科的生活起居,进一步赢得了孙科的好感。
不久,孙科就提出要和蓝妮结婚。
蓝妮觉得孙科已经有了夫人,还想和自己结婚,保不齐以后他还会找其他女人。
为了让他对自己忠贞,蓝妮让孙科给自己立了字据。
一九三五年,孙科写下了一张字条,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我只有原配夫人陈氏与二夫人蓝氏二位太太,此外决无第三人,特此立证,交蓝巽宜二太太收执。孙科卅五、六、廿五。”其中蓝巽宜就是蓝妮。
婚后,蓝妮成为孙科的得力助手和知心爱人,孙科则是蓝妮漂泊之后心灵栖息的港湾。
1938年8月6日,蓝妮在上海生下女儿,孙科为她起名孙穗芬。
抗战时因国民政府迁往重庆,蓝妮便将女儿托付娘家照看,自己则追随孙科到了重庆。
1940年,孙科的第一任妻子陈淑英来到重庆,蓝妮为避免尴尬选择回避。在征得孙科同意后,蓝妮离开重庆独自赴日伪占领下的上海,回到了女儿孙穗芬的身边。
那个时候,蓝妮不仅要照顾自己的女儿和父母,还要时常接济与前夫所生的三个孩子。
为了解决生活上的困窘,她借着自己的人脉和手段,做起了地产生意。而且后来她又涉及了进口德国油漆颜料等生意。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蓝妮和孙科分开了。
离开了孙科之后的蓝妮,继续创业,成为了女老板。
蓝妮的的一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当时的年代女子自立自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