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一个名牌大学生到福耀公司求职,曹德旺看了简历后直接说:“你去锅炉车间拉板车吧!”不料这位大学生心甘情愿地拉了七年板车。 1990年,刚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陈居里,回到了福建。 他放弃了多家国有单位的录用通知,选择应聘福耀玻璃厂。 国企稳定体面,民营工厂却常常被视为缺乏保障的选择。 福耀当时正为招不到合适的大学生而苦恼,曹德旺甚至亲自到高校游说,却寥寥无几愿意前来。 陈居里的到来让人事经理眼前一亮,他的简历几乎是那年招聘中最出色的一份。然而,曹德旺面试过后,只简短地交代了一句:“安排到锅炉车间。” 那是工厂最辛苦的地方,主要负责将成品玻璃从车间拉运到处理区。 陈居里没有任何抱怨,从此开始了漫长的体力劳动。由于体格瘦弱,又无人愿意搭班,他只能独自推车,每天十多次往返。 在福耀内部,锅炉车间通常用来“锻炼”犯错误的员工。 唯有陈居里一待就是七年。他的默默坚持反而招来更多非议。 有同事将责任推卸到他身上,几次检举材料直达管理层。直到有一次,曹德旺再次注意到这个始终没有为自己辩解的年轻人,决定亲自了解情况。 在对话中,陈居里表达了对工作的尊重和对企业的忠诚。这番坚定而有力的回答,促使曹德旺做出了调整岗位的决定。 经过七年的磨炼和两年的晋升,陈居里被任命为副总裁。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任正非成功的背后也吃了很多苦。 1982年,任正非结束在部队的工程技术岗位,转业南下深圳,成为南油集团下属一家电子企业的副总经理。 然而,在一次商业合作中,他误信他人,被诈骗200万元。这笔资金在当时是巨大的亏损,直接导致他被集团除名。 事业失利的同时,妻子孟军提出离婚。上有年迈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儿女需要抚养,还需照料弟妹的生计。 1987年,他在困顿之际以21000元筹资,正式创办华为。公司最初设立于深圳的民房中,员工不多,条件简陋。 早期团队在不足百平方米的空间内吃住办公,床垫直接铺在地上,厨房、仓库、车间合为一体。 任正非带领团队逐步推进技术积累,产品从代销转为自主研发。初期研发集中在程控交换机上,这种设备当时在中国仍高度依赖进口。 1991年,公司在宝安区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设立研发基地,50多名员工日夜攻关。 楼层白天是工厂,晚上变为宿舍。华为于1992年将自主研制的交换机推向市场,当年即实现1.2亿元销售额,利润超千万元。 早年在建筑兵团,他虽身为项目技术骨干,却因家庭出身原因被长期边缘,始终未获晋升。在这段岁月里,他所负责的工程项目屡次获得集体荣誉,而他个人却从未受奖。 这种不被承认的局面磨炼出他务实不张扬的作风。 1978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不久,任正非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习自动化专业。 在此之前,他生活在山区,家庭靠父母作为乡村教师的微薄工资维持。七个孩子的学业负担几乎压垮整个家庭。 在备考期间,他常因饥饿昏沉,只能用米糠或野菜裹腹。母亲常偷偷把家里省出的玉米饼塞给他。 进入华为创业初期,任正非起初只是为了维持家计。 但随着他对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受制局面逐渐感到警觉。他发现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国产设备缺乏核心技术。他推动华为走上自主研发之路。 研发投入巨大,公司长期处于高强度运转状态。 1998年,华为将总部搬入深圳龙岗坂田工业园。此时公司销售额已突破200亿元,技术团队规模日益壮大,业务逐步扩展至海外。 1998年,任正非正随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伊朗,在外期间突闻噩耗:母亲在昆明遭遇车祸不幸去世。他立即动身返程,但因航班稀缺与天气恶劣,不得不数次转机。 途中在巴林遭遇雷雨天气,耽搁了九小时,到达曼谷后又因航班延误错失最快航班,抵达昆明时已错过与母亲诀别的最后时刻。 公司内部的震荡随即而来。 李一男,这位曾被任正非寄予厚望的技术天才,在2000年选择离开华为,自立门户创办港湾公司。 他不仅带走了多个核心研发团队和销售骨干,还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到了2002年,华为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 美国网络巨头思科指控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要求高额赔偿并中止产品销售。 任正非选择迎难而上。 一方面,他在美国组建法律团队与思科进行应诉;另一方面,他果断采取商业联盟策略,与思科的竞争对手3Com达成合作。 同时,华为还组织“反挖人”行动,将港湾某研发部门整体挖回。 2019年,美国政府宣布将华为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华为启动应对机制,一方面提升国内市场的销售占比,另一方面启动替代性技术研发。 鸿蒙操作系统由此诞生。 参考文献:[1]刘运国,徐前.上市公司股权捐赠财务与税务问题研究——基于福耀玻璃与哈撒韦公司的比较案例分析[J].财会通讯(上),2012(8):9-12
1990年,一个名牌大学生到福耀公司求职,曹德旺看了简历后直接说:“你去锅炉车间
胜晨聊历史故事
2025-05-08 15:32:10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