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虚伪!”2024年,一非洲留学生曾逼问道:“中国难道不是虚伪吗?就帮我们

秋水看伊人 2025-05-08 13:32:18

“中国太虚伪!”2024年,一非洲留学生曾逼问道:“中国难道不是虚伪吗?就帮我们国家建了座议会厅,就要拿走我们锂矿所有权!”谁料高教授用一句话果断干脆怼了回去:没有中国你可能还是个奴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名留学生之所以如此质疑中国的援助,并不是因为他不懂得中国为非洲做的贡献,而是因为他受到了西方的教育影响。 西方国家一再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描绘为“新殖民主义”,很多人开始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种观点,认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不仅是出于自身利益,而是通过“贷款陷阱”来操控非洲国家的资源。 面对这样的质疑,高志凯教授没有绕弯子,而是用一句话直接回击:“没有中国,你可能现在还在做奴隶!”这句话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瞬间让那名留学生哑口无言。 为什么高教授敢如此果断地回应?因为中国的援助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 当时,中国对非洲的支持并没有带着“资源掠夺”的目的,而是带着帮助非洲人民摆脱殖民压迫的真诚心态。 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帮助非洲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尤其是在交通、电力和通信领域,这些项目至今还在很多国家发挥着重要作用。 拿津巴布韦来说,尽管中国在该国的投资包括锂矿开发,但这项投资在当地人看来并不全是“掠夺”。 中国的资金和技术为津巴布韦提供了开发资源的机会,而没有这些外部支持,津巴布韦的资源可能永远无法得到有效开发。 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带动了当地的就业,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可是,当一些非洲年轻人看到中国在当地投资建设后,却看到西方媒体不断发出对中国“殖民主义”的指责,他们自然会产生疑问。 这种误解并非没有理由,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在非洲的行为的确存在过多的“掠夺性”元素,他们从非洲获取资源的方式充满了历史的沉疴。 如果把中国的援助同这些历史上西方的殖民行为相提并论,显然是不公平的。 实际上,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更多的是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独立性。 中国的许多援助项目并没有附加高利贷和严苛的政治条件,反而是通过合作开发、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帮助非洲国家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教授的那句话,不仅是对那名留学生的回应,更是在提醒所有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并非单纯的“资源掠夺”,而是基于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中国的援非政策,从一开始就秉持着“帮助非洲走向独立自主”的理念,推动了无数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帮助非洲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的确,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中国的投资项目也面临着质疑和挑战。 部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管理不善或透明度不够的问题,导致一些非洲人对中国产生误解。 这也恰恰是需要我们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中国应该加强对外援助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确保非洲国家的真正利益能够得到保护。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确帮助了非洲国家走出贫困,提升了他们的自主发展能力。 高教授的回应,正是对这些误解的直接反击,强调了中国援非的真诚合作精神。 非洲的年轻人,尤其是受西方教育影响较深的群体,往往更容易受到“新殖民主义”这一说法的影响。 面对这种误解,中国需要更加努力地向非洲各国解释清楚,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援非的真实意图。 毕竟,中国在非洲的援助,早已从过去的“援助”变成了“合作”,这种合作是基于平等互利的关系,而不是单纯的资源掠夺。 对于中国来说,不必对质疑声过于焦虑。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非洲国家将会意识到,中国并没有像西方那样通过殖民化来控制他们的资源。 相反,正是中国的支持,让他们有了更大的机会去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一切,都离不开高志凯教授那句直白的回答:“没有中国,你可能现在还在做奴隶!” 信息来源:凤凰网视频《高志凯回应被非洲学生挑衅式提问:不要为他的问题而生气或失控,应正面解释真理,真理不怕说一遍两遍》2024年12月27日

0 阅读:0
秋水看伊人

秋水看伊人

秋水看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