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说数学就像红楼梦##丘成桐说越剧电影红楼梦对他影响很深# 【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接受《环球时报》专访:《红楼梦》影响我对数学的整体看法】27岁攻克世界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获得国际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等的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被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当代数学家之一。纵横数学物理领域逾五十载,丘成桐怀着把中国建成数学大国的梦想,一直在科研和教育上大展拳脚。如今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服务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的作用越发凸显。近日,丘成桐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分享了他对于国内数学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就不可能产生一流的科研
环球时报:中国理工科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的文科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有限,部分高校也在调整学科比例,您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丘成桐: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数理教育确实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但是看到数理的重要性,便贬低其他学科,这种短视的做法并不可取。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价值,比如文学,它的存在不单是为了写个电影剧本,或是完成一篇文章,它的存在是为了让每个人能够充分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不是任何机器可以取代的。作家写出一篇扣人心弦的文章,是因为他的想法与很多人的喜好感情发生了共振。
无论是研究数学、物理,或是其他学科,我们在向最前沿推进时,保持激情至关重要。如果无法倾注充沛的情感,就很难坚持走下去,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取得突破。我认识的数学和物理领域的大师,都是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了感情,才能取得学术上的伟大成就。我认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就不可能产生世界一流的科研。
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看也是这样,在我10岁的时候,父亲带我去看由徐玉兰和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从那时起,这部古典名著就对我有很深的影响。我在做数学研究的时候发现,数学领域有很多分支,乍一看似乎毫无关系,但当你站得足够高、足够远的时候再看,就会发现它们是构成一棵大树的各个部分,这就像《红楼梦》中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一样。过了几十年,我依旧记得当时看《红楼梦》,探求书中宏大的结构,影响了我对于数学的整体看法。我一直认为做学问的人需要带有情感,没有丰富的情感便做不了大学问。这就是人文修养,非常重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