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防长曾称阵风是世界最牛战机之一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根植于殖民历史、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民族认同的复杂交织网中,其核心问题可追溯至1947年的“印巴分治”,但两国之间矛盾的积累贯穿整个南亚近现代史。
直到现在,很多网友习惯称呼“印度阿三”是有原因的。当时那个年代,印度自信心爆棚,认为除了美国和苏联,他就是世界第三强国,所以大家叫他印度阿三。要理清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干架历史,还得从近代史以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三次战争开始说起。
第一次战争:发生于1947至1948年,因克什米尔土地归属问题爆发。印巴分治后,该地区穆斯林占多数但由印度教王公哈里·辛格统治。辛格选择加入印度,引发穆斯林民众及巴基斯坦反对。巴基斯坦部族武装与印军交火,后演变为全面战争。1948年联合国介入调停,双方停火并划定控制线,印度控制克什米尔约三分之二区域,巴基斯坦获得其余部分。但是,战争还是没有解决根本矛盾,为后续冲突埋下隐患,克什米尔问题至今仍是印巴关系的核心争端。
第二次战争:1965年,因克什米尔争端再起发生武装冲突。巴基斯坦支持武装渗透克什米尔,印度反击并攻入巴旁遮普地区。双方激战月余,联合国调停下停火。1966年《塔什干协定》规定撤军至战前状态,但仍未解决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两国对立加剧,遗留争议延续至今。
第三次战争:发生于1971年11月21日-12月17日,因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独立问题爆发。巴基斯坦内部东西部长期存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矛盾,东巴要求自治的运动遭镇压后,印度以支持东巴独立为由发动进攻。印度联合苏联牵制美中,采取“东攻西守”战略,集中优势兵力迅速击溃东巴守军。战争导致东巴独立为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被肢解,印度确立南亚霸权。双方在联合国调停下停火,但克什米尔问题仍悬而未决。
印巴冲突看似他国之间的武装对抗,实则对中国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风险与地缘博弈挑战。中巴经济走廊作为边境贸易的旗舰项目,投资超250亿美元,冲突可能导致瓜达尔港等关键基础设施遭印军封锁或袭击,威胁中国能源运输通道及战略资产安全。
另外,印度若控制克什米尔,将进一步威胁走廊咽喉喀喇昆仑公路。此外,印巴冲突可能迫使中国在支持巴基斯坦与平衡对印关系间陷入外交困境,同时美国借机强化与印度“印太战略”联动,挤压中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力。中国需通过外交斡旋、强化走廊防御及替代供应链布局以降低风险。印度第十二旅总部遭巴方摧毁热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