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某天深夜,西藏左贡兵站里饲养的藏狗,突然嚎哭起来,战士们听闻忐忑不安。

灵鹿踏花寻梦来 2025-05-07 18:21:28

1979年某天深夜,西藏左贡兵站里饲养的藏狗,突然嚎哭起来,战士们听闻忐忑不安。按当地“狗哭人死”说法,第二天军车进藏,必有危险。那么,车队到底走还是不走,指导员也犯了难…… 冯正荣,四川农村出身,1950年生的,家里条件一般,小时候就皮实能干。1970年参军,进了汽车第18团,成了一名汽车兵。川藏线这地方,山高路陡,塌方泥石流常有,天气还冷得要命,他在这跑了好些年,啥苦都吃过。早些年在二郎山,遇上过塌方,路断了,他带着人硬是把车弄过去,物资一点没耽误。冯正荣脑子活,做事稳,战士们都服他,觉得有他在心里踏实。他常说,跑川藏线得靠胆子大、心思细,少一分都不行。 李能好,1948年出生,也是四川人,1968年当兵,1979年当上了13连的连长。这家伙长得壮实,嗓门大,脾气直,干活不含糊。在川藏线混了十多年,开车技术硬得很,怒江山那陡坡急弯,他都能稳稳当当过。他有回在暴雪里带队,路上积雪堵死,自己下车铲了好几个钟头,给车队开路。检查车况他也从不马虎,轮胎刹车都亲自瞧一遍。跟冯正荣搭档多年,两人一个管人一个管车,配合得跟一个人似的。 这俩人都是川藏线上的老兵,啥场面没见过。川藏线1954年修通后,死了不少人,光汽车兵就牺牲了好几百。他们跑车,不光是为任务,也是为边防那帮兄弟送命根子。那年头,没他们,西藏的物资全得靠骡子驮,能行吗? 1979年10月,汽车第18团13连接到任务,要往西藏运一批战备物资。从四川夹江出发,沿川藏线一路往西开,十几天下来,人困马乏。到了左贡兵站,天已经黑了,风刮得呼呼响,兵站就几间破房子,外面连个围墙都没。车队计划在这歇一宿,第二天接着走。这兵站养了两只藏狗,个头不小,毛黑乎乎的,平时挺听话,战士们来了,它们还凑过来晃悠。 夜里大家都睡下了,半夜突然听见狗叫,不是平常那动静,是低低的嚎哭,像人哭似的。战士们全醒了,挤在屋里纳闷。有人想起以前的事儿,说竹卡兵站也出过这情况,第二天车翻了崖。还有人提八一兵站,狗哭完没多久就塌方,死了一个兄弟。左贡这地方,本来就偏,迷信说法多,“狗哭人死”这话听着怪渗人。第二天要过怒江山,路窄坡陡,本来就不好走,这下更让人心里打鼓。 天亮后,大家伙儿聚一块儿合计。有老兵觉得不吉利,说要不歇一天再走。可任务紧,耽误一天,谁担得起?冯正荣没吱声,蹲那儿抽了根烟,琢磨半天。李能好过来一块儿商量,他觉得不能因为狗叫就怂,可也得防着点。冯正荣最后拿主意,走,但得小心。他让车队晚点出发,每辆车再查一遍,特别叮嘱刹车和轮胎,还让司机把路况背熟,尤其是怒江山那段。出发前,他站在队伍前头,叮嘱大家路上别乱来。 车队出发时,天阴沉沉的,风里夹着雪粒子。40多辆车排成队,慢慢开,路上石头老往下滚,车速不敢快。上午还算顺,到了下午上怒江山,那路陡得吓人,掉下去就没命。冯正荣坐头车,用对讲机盯着后面,车队拉开距离,小心翼翼挪。过了山,天都黑了,大部分车到了嘎玛沟,大家伙儿松口气。可点名一看,少了3辆车。冯正荣带人回头找,走了几公里,看见3辆车停路边,一辆抛锚,另外两辆帮着修。折腾到半夜,车全回来了,大家伙儿高兴得直鼓掌。 这次任务总算搞定,13连的事儿传开了,有人说狗哭是提醒,也有人说靠冯正荣和李能好指挥得好。俩人因为这事儿得了表扬,后来还接着带队跑川藏线。那条路不好走,可他们硬是撑下来了。后来的兵听这故事,都觉得挺带劲,川藏线上的汽车兵,真不是盖的。

0 阅读:0
灵鹿踏花寻梦来

灵鹿踏花寻梦来

灵鹿踏花寻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