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媒体称,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拒绝武契奇的飞机飞越其领空 塞尔维亚总统希望经波

洛风阐社会 2025-05-07 16:22:55

塞尔维亚媒体称,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拒绝武契奇的飞机飞越其领空 塞尔维亚总统希望经波罗的海国家前往俄罗斯,参加5月9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 但拉脱维亚当局禁止塞尔维亚总统乘坐的飞机飞越其领空,因为“此次飞行的目的具有政治敏感性”。立陶宛当局则以“技术和外交敏感性”为由,拒绝塞尔维亚飞机飞过其领空。 立陶宛也对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佐的飞机实施了同样的飞行禁令。 事实上,这不是波罗的海国家第一次在领空问题上展现强硬姿态。去年立陶宛就曾以 “维护国家安全” 为由,禁止中国外交人员包机飞越其领空,如今故伎重施,甚至连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的飞机也不放过。这种 “一刀切” 的做法,本质上是对俄罗斯的全面抵制。 作为欧盟东翼 “反俄先锋”,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在俄乌冲突中不仅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还充当西方援乌物资的运输枢纽,其对俄立场之强硬可见一斑。更值得玩味的是欧盟的态度,4 月 16 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公开表示,欧盟不希望候选国参加俄罗斯阅兵。 虽然塞尔维亚尚未正式加入欧盟,但这种 “预制裁” 式的警告,无疑给波罗的海国家吃下了定心丸。有分析认为,立陶宛所谓的 “技术故障”,不过是给欧盟递上的投名状。 武契奇的困境,折射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作为前南斯拉夫国家,塞尔维亚与俄罗斯有着深厚的历史纽带,两国在能源、军事等领域合作密切。但为了加入欧盟,武契奇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维持平衡:既拒绝制裁俄罗斯,又避免公开批评欧盟。这种 “骑墙” 策略,在俄乌冲突后愈发艰难。此次访俄计划,更是将这种矛盾推向顶点。 武契奇曾公开表示 “哪怕激怒欧盟也要履行承诺”,甚至放言 “已准备好忍受各种惩罚”。这种破釜沉舟的态度,一方面源于对俄罗斯的战略依赖,另一方面也是国内政治的需要。去年 3 月,塞尔维亚爆发大规模抗议,民众对政府腐败和基础设施问题不满,武契奇亟需通过外交成就转移国内矛盾。 波罗的海国家的激进做法,正在引发欧盟内部的裂痕。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多次批评欧盟对俄制裁 “损人不利己”,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更直言 “立陶宛的做法是对主权国家的羞辱”。 这种分歧,在波兰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后愈发明显。波兰试图推动对俄第 16 轮制裁,却遭到匈牙利的坚决反对,而波罗的海国家的 “越界” 行为,无疑加剧了这种内耗。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 “政治正确” 正在反噬欧洲自身。立陶宛对斯洛伐克总理的禁令,已经引发中东欧国家的集体不满。捷克总理菲亚拉表示,这种做法 “破坏了欧盟的团结”,罗马尼亚总统约翰尼斯则警告 “不要让意识形态凌驾于现实利益”。 这场看似不起眼的领空纠纷,实际上可能引发一系列地缘政治连锁反应。首先,塞尔维亚可能加速 “向东转”,深化与俄罗斯、中国的合作。武契奇在访美期间突然回国,被外界猜测与美国施压有关,而中国在塞尔维亚的投资 —— 如匈塞铁路、紫金矿业 —— 正在成为其经济支柱。 其次,波罗的海国家的激进政策,可能迫使俄罗斯调整战略。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已将欧盟的警告称为 “强盗行径”,并暗示可能采取反制措施。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这场博弈的代价正在显现:塞尔维亚农产品出口因领空限制被迫绕行,物流成本增加 30%;立陶宛港口因过度政治化,失去了俄罗斯过境货物的重要收入。这种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做法,最终伤害的还是普通百姓的利益。 在这场 “天空封锁战” 中,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用 “政治正确” 筑起了一道高墙,却也暴露了自身的脆弱性。 他们的激进政策,既是对俄罗斯的恐惧,也是对欧盟的谄媚,更是对自身战略自主权的放弃。而武契奇的坚持,则为小国在大国夹缝中生存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 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保持战略定力。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或许取决于两个问题:欧盟能否容忍内部的 “政治正确” 绑架现实利益?俄罗斯是否会对波罗的海国家的挑衅采取实质性反制?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洛风阐社会

洛风阐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