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局势已经反转,不再是美国利用“台湾牌”牵制中国,而是中国通过台湾问题来消耗美国。我们的策略很简单,就是围而不攻,用实际行动表明我们的态度。 过去,美国玩的是“搅屎棍”战术,三天两头派军舰穿越台海,隔三差五给台湾卖点过时军火,动不动就搞高官访台那套,还拉着日本、澳大利亚搞所谓的“自由航行”,活脱脱把台湾当成了对抗中国的“前线阵地”。每回中美出现点矛盾,美国必定跳出来刷存在感。 那时候中国确实有点被动,只能靠外交抗议和有限反制,生怕动作大了引发冲突。 可现在,局势完全不一样了。中国国力上来了,解放军的常态化军演、战机绕岛、军舰巡航都成了家常便饭,就像给台湾周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长城”。 先说军事上的消耗。解放军现在的演习可不是闹着玩的。就说今年4月的那轮“海峡雷霆-2025A”演习吧,直接出动了山东舰、歼-35这些“国之重器”,航母挺近12海里区域拒止线,导弹试射覆盖台湾周边关键海域,甚至模拟对重要港口和能源设施的精确打击。这种高强度演练,可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常态化的“慢炖”。 数据说得好,最近一年,咱们搞了12次大规模演习,最近的一次军舰直接开到基隆港24海里外,战机在台“防空识别区”一待就是6个小时。摆明了在台当局耳边敲警钟:这片儿是中国的,别想着搞独立,解放军随时能动手。 美国为了应对,不得不把更多军舰和战机部署到亚太,2025年美国军费涨到了895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了台海周边。可美军的军舰和战机数量就那么多,全球热点地区又多,这么来回折腾,就像拆东墙补西墙,早晚得露馅。 经济上的消耗更隐蔽。美国一直把台湾当成“硅盾”,台积电这样的半导体巨头更是他们的心头肉,三天两头的撺掇着让其彻底搬迁到美国。可随着中国的“围而不攻”策略的展开,让台湾经济越来越依赖大陆,2024年台湾对大陆出口占比虽然降到了31.7%,但其中一大部分是台积电提供的。 美国想把台积电变成“美积电”?现在看来,这算盘也没那么好打——你看前两年台积电被迫到美国建厂,结果发现美国的补贴根本不够,还得自己掏腰包,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更要命的是,台湾的半导体产业一旦转移,整个供应链都会跟着动,这对台湾经济来说是致命打击。而中国呢,通过“一带一路”在中东、欧洲搞基建,分散了美国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多个战场疲于奔命。 盟友体系的消耗也很明显。美国以前拉着日本、澳大利亚搞“印太战略”,可现在这些盟友也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日本虽然跟着美国在台海问题上表态,但他们自己的经济也不景气,还得花大价钱买美国武器。澳大利亚更现实,一边跟着美国军演,一边偷偷和中国做生意。 美国倒是想让这些盟友出钱出力,可大家都不是傻子,谁愿意为了美国的利益把自己搭进去? 美国现在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想撤又怕丢面子,想打又没底气。他们的智库CSIS做过兵推,结果显示如果台海爆发冲突,美国在一周内就会耗尽关键弹药,而中国的军工产能是美国的5到6倍。这就好比两个人打架,一个人拳头又大又多,另一个人拳头又小又少,结果可想而知。 中国的“围而不攻”策略就像温水煮青蛙,让美国在不知不觉中消耗资源。解放军的演习就像给台湾套上了一个“紧箍咒”,台独分子稍微动一下,马上就会被敲打。而美国呢,每次想在台海刷存在感,都得花大价钱,结果还捞不到好处。这种策略既避免了直接冲突,又让美国骑虎难下,慢慢把他们拖垮。 说到底,美国的问题在于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中国的决心。他们总以为能用台湾这颗棋子牵制中国,结果反而被中国的“太极推手”给卸了力。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美众院全票通过提案,不承认台湾属于中国,还计划“美台互访”
【43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