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年轻夫妻五一休假旅途中,丈夫接到老母从老家打来的电话,说是家里买种子和化肥的钱不够了,问儿子借1000元,儿子想都没想立刻答应了。
此时,坐在边上的妻子立刻不高兴了,埋怨公婆经常借钱干这个干那个,没完没了,还抢过丈夫手机大声说没钱。
看到妻子对自已父母这种态度,丈夫忍不住把妻子一顿狠狠的责备,叫妻子做人不能太过分,去年家里买房钱不够时,父母把多年来卖粮食存下的钱全部拿出来支援了,现在向儿子借点钱你还要啰里啰嗦,父母有困难不应该向儿子低三下四借钱,而是应该理直气壮地向儿子要钱。还有,我父母借点钱买种子你都舍不得,你弟弟结婚你支援那么多钱我都没吭一声,妻子见丈夫这么说,还强词夺理地辩解: 那是我弟弟,我不帮谁帮,我弟弟结婚那是一辈子大事。
丈夫见妻子是这种态度,更加愤怒了,立刻把妻子赶下车,抛下妻子,自已开车走了。
夫妻之间本应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港湾,可现在却因为一笔钱起了波澜。妻子的反应或许源于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担忧,但这样的处理方式却显得有些冲动。
丈夫的毫不犹豫,是对父母的孝顺,可妻子的反应也并非毫无道理。毕竟,家庭的财务规划需要夫妻共同商议,而不是一方单方面的决定。
丈夫的父母生活在农村,可能习惯了依靠子女,而妻子则更注重夫妻小家庭的独立性。这种观念的碰撞,就像两股不同的风,在家庭的天空中交汇,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
夫妻之间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理解,而不是用争吵来解决问题。如果丈夫能提前和妻子商量一下,妻子也许会更理解他的孝顺之心;而妻子如果能换位思考,理解公婆的难处,也许就不会那么冲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