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应该弯道超车?还没有资格搞工业4.0?经济学家许小年竟如此放话,那现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最近经济学家许小年又成了热门话题。这位以前说过"中国造不出佳能相机"的学者,又抛出新观点,中国工业水平还停留在2.0阶段,搞工业4.0是投机取巧。 这话在网上炸了锅,毕竟现在全球七成电池片、硅片都是中国造的,电动车卖到全世界,高铁技术连德国人都来买。但为什么总有人"看衰"中国制造?这事儿还真值得掰扯掰扯。 先说许小年的道理在哪。他认为是"饭要一口口吃",觉得工业化必须按部就班,从机械化到电气化,再到信息化、智能化,少走一步都不行。 这种理论放在二十年前可能没错,但如今科技发展早不是单行道了。智能手机普及那年,非洲好些地方还没通固定电话呢,现在不照样用移动支付?时代变了,发展路径自然可以不同。 中国制造业这十年的变化,其实就是最好的答案。十年前我们还在为圆珠笔头的小钢珠发愁,现在连光刻机都在攻关。 这些突破都不是按着工业革命的"标准流程"来的,而是看准机会集中突破。有人觉得这些成就是"弯道超车",但仔细看看就会发现,中国走的是条新路。 德国搞工业4.0专注智能制造,我们则是把互联网优势和制造业结合。全国160万家企业接入了工业互联网,5G基站占全球六成,农民工用手机就能操控智能机床。 当然,说咱没短板那是吹牛。"卡脖子"的地方还不少,但把这些短板当成否定全局的理由就片面了。 德国铁路采购中国列车控制系统,SpaceX用中国企业的振动测试技术,这些事实摆在那。现在全世界都明白,工业革命不是单选题,智能化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 就像当年日本用石英表逆袭瑞士机械表,技术路线从来不止一条。 回头看这场争论,本质是对发展规律的不同认知。有人坚信必须踩着别人的脚印走,有人相信另辟蹊径也能到达终点。 中国制造用实力证明,后发国家不仅能追赶,还能开辟新赛道。 那些总用老眼光看中国的人,就像拿着黑白电视遥控器找智能语音功能,不是电视不行,是你该换遥控器了。 说到底,工业革命的考场从来不收标准答案,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国不应该弯道超车?还没有资格搞工业4.0?经济学家许小年竟如此放话,那现实究竟
阿离言娱乐说
2025-05-06 13:35:48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