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央派人前往朝鲜挖毛岸英坟墓,可当大家刚开始挖,突然跑过来一名妇女挡

平南 2025-05-06 12:54:20

1955年,中央派人前往朝鲜挖毛岸英坟墓,可当大家刚开始挖,突然跑过来一名妇女挡住了他们:“这是我儿子的墓,你们不能迁走!”

1950年秋天,朝鲜半岛的群山间弥漫着呛人的硝烟味,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队伍里,有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人背着帆布包走在队伍中间。

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工整写着"刘秘书"三个字,周围的战友们谁也不知道,这位总是抢着帮炊事班挑水的文书员,竟是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朝鲜北部有个叫大榆洞的小山村,村里住着位会说中国话的独居老太太朴真真。

十月底的清晨,老太太正在村口晒萝卜干,忽然看见十几个迷路的志愿军战士在山沟里打转。

她赶紧放下簸箕,用树枝在地上画出路线图,还扯着嗓子教战士们用朝鲜话问路,队伍里那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学得最认真,临走前还帮她把晒好的萝卜干搬进了地窖。

半个月后的深夜,美军轰炸机突然出现在村子上空,朴真真被爆炸声震醒时,房梁已经压住了她的双腿。

浓烟中她听见有人用朝鲜话喊"阿嬷",接着就感觉有双手在扒拉身上的瓦砾,等她在临时医疗点醒来,才知道是刘秘书带着战士们在废墟里扒了三个钟头,不光救了她,还从火堆里抢出了她小孙女的木头摇篮。

从那天起,刘秘书隔三差五就来帮忙修屋顶、打井水,有回他扛着两袋高粱过来,袖口露出块巴掌大的烧伤,朴真真抹着眼泪要给他涂药膏,他却笑着说这是救火时蹭的。

村里人都说他比亲儿子还贴心,老太太逢人就夸志愿军里有个"戴眼镜的活雷锋"。

十一月的最后几天,大榆洞突然来了很多吉普车,朴真真看见山坡上的松树林里搭起了军用帐篷,每天都有背着电台的通讯员跑进跑出。

一天上午,天上传来闷雷般的轰鸣声,九架美军轰炸机对着松树林俯冲下来,朴真真抱着小孙女躲进地窖时,看见刘秘书抱着文件箱往防空洞跑,那是她最后一次见到鲜活的他。

等爆炸声停歇,老太太跌跌撞撞跑到松树林,只找到个炸变形的眼镜框。

战士们红着眼睛告诉她,刘秘书本来已经进了防空洞,又冲回去抢重要文件,结果第二波炸弹把整个作战室都掀翻了。

三天后,村民们看见战士们抬着白木棺材上了村东头的山岗,墓碑上只刻着"毛岸英同志之墓",直到这时大家才知道,这个整天乐呵呵帮忙干活的文书员,竟然是毛主席的亲儿子。

往后的四年多,朴真真每天都要去坟头拔草擦碑,春天采来金达莱摆在墓前,秋天攒下最饱满的松塔当供品。

1955年开春,村里突然来了几辆带篷布的解放卡车,当兵的解释说要把烈士遗骨迁到平壤附近的烈士陵园,老太太当时正在河边洗衣服,听说消息连木盆都顾不上拿,光着脚就往山上跑。

七八个战士拿着铁锹站在坟前为难,朴真真整个人扑在墓碑上,花白的头发沾满草屑,嘴里反复念叨:"这是我儿的坟,谁要动就先把我埋进去。"

带队的军官急得直搓手,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说出那个保守了五年的秘密:"大娘,这是毛主席的儿子啊,咱们得让他和战友们团聚。"

老太太愣住了,佝偻的脊背慢慢挺直,沾着泥的手在衣服上蹭了又蹭,她退后三步对着墓碑鞠了三个躬,又朝北京方向鞠了三个躬,从怀里掏出个蓝布包,里面是她攒了五年的志愿军粮票和烈士证。

战士们含着泪收下这些发黄的纸片,轻轻起出那个装着遗骨的小木箱时,老太太突然跪在地上,把额头贴在冰冷的墓碑上久久不动。

后来每逢清明,都能看见个裹着白头巾的老太太坐在桧仓烈士陵园的石阶上。

陵园管理员说,老太太每年都来,直到1972年冬天没再出现过,她的小孙女后来成了陵园讲解员,现在头发也白了。

信息来源:人民网——毛岸英遗体迁葬内情:守墓人为何不愿志愿军迁坟?

0 阅读:576

猜你喜欢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