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早年以才学闻名,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中进士后,因书法精湛、文采斐然被

看了又看他 2025-05-05 10:53:20

蔡京早年以才学闻名,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中进士后,因书法精湛、文采斐然被王安石赏识,成为变法派骨干。任开封府推官时,他主持"方田均税法"试点,曾严惩当地豪强隐田漏税行为,甚至拒绝宰相章惇的说情,赢得"铁面推官"之称。 元祐年间司马光复辟旧法,蔡京在五天之内完成开封府辖区差役法改革,被司马光称赞"奉法最谨"。但哲宗亲政后,蔡京政治投机性开始显露,他先依附章惇恢复新法,后又向反对变法的向太后献媚,这种首鼠两端的行为被《宋史》斥为"挟邪坏法"。 徽宗即位后,蔡京通过进献《爱莫助之图》标榜自己是唯一能继承神宗变法大业之人,于崇宁元年(1102年)拜相。掌权后的蔡京迅速腐化,他借"丰亨豫大"之名大兴土木,修建延福宫时强征花石纲,导致江南"中产之家尽鬻田宅",甚至出现"人食人"惨剧。为敛财创立"盐引法""茶引法"等垄断制度,其子蔡攸公开在相府定价卖官,"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更阴险的是利用"元祐党籍碑"打击异己,将司马光等309人刻碑示众,子孙永不录用。 晚年被贬时仍携带装满金银的数十艘船只,行至长沙还作词"金城千里,家山何在",完全忘记自己早年"去奢从俭"的奏疏。朱熹评价其"初亦是个好人,后来弄坏了",这种蜕变正是宋代专制权力缺乏制衡的恶果,其书法杰作《节夫帖》中"清慎勤"三字,恰成对其人生的绝妙反讽。

0 阅读:6
看了又看他

看了又看他

每天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