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土匪要枪毙一个12岁的小红军。突然,小红军说:“你们还是用刀砍死我吧

文史记叙录 2025-05-05 09:25:00

1936年,土匪要枪毙一个12岁的小红军。突然,小红军说:“你们还是用刀砍死我吧,省一颗子弹可以打鬼子…”没想到,这个要求竟然救了小红军的命!

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儿女,我们都知道甘肃省会宁县是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地方,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中央红军。

由于党的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中共中央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轰轰烈烈的长征开始了,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还要应对国民党的追杀,直到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四、第二方面军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终于胜利结束了。

在会师之后,红军和会宁百姓打成一片,塑造了鱼水深情,而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形成的伟大红军精神与故事世代流传。

长征这样一个伟大的创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党获得了巨大的成长,在甘肃省会宁县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里,无数红军长征路上的文物陈列在此,仿佛看到了红军在会宁会师时的许多历史故事。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然而,就在在会宁会师前后,就有将近1000多红军战士没能活下来,他们就在这里壮烈牺牲了,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可他们都是英雄。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原主任杜永胜曾说,红军给当地人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他们对红军充满了好感,红军们宣传他们的思想。

这让当地百姓看到了未来和希望,会宁的百姓对红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们不偷不抢,尽管在百姓家中吃住,他们会拿出钱来,红军真的是纪律十分严明的,因为红军也是穷人家的队伍,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

在红军长征和会师期间,红军坚持不动老百姓一针一线、一草一木,他们对老百姓很是亲近,常常帮老百姓做事,有人家里屋顶漏雨了。

他们会爬上去把漏雨的地方修好,看到老人孩子生病了,他们就把他们背到军部医院治疗。只要有红军在,水缸里的水总是挑的满满的,院落里打扫的干干净净。

也正因如此,红军和会宁人民建立了越来越深的关系,当时的红军不得不在会宁境内战斗,还要在这里生活,而对于红军,百姓们几乎全部担保了,日常所需等等。

在甘肃省会宁县,流传着一首“小红军之歌”,充斥着当地群众对红军英烈的敬仰之情。

1936年十月初,红军会师在即,会宁城内几乎是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几乎每一家都为红军而高兴,为他们的坚持而自豪。

众多百姓们把红军当成自己的朋友和亲人,他们会把家里舍不得用的新毛巾也拿出来给养伤的红军战士用,孩子们也和红军战士打成了一片。

许多孩子很喜欢红军战士们,并不害怕,甚至还寸步不离的跟着红军战士,而我们的战士们,也是十分疼爱这些孩子们,会教他们唱歌,认字。

红军队伍中也有很多孩子,他们已经成长为了小小少年,他们满腔热血,欣喜不已,看到墙上“庆祝红军大会”几个鲜红的大字标语,少年们被巨大的兴奋所笼罩。

这一路有太多的艰难了,现在长征终迎来了胜利,为了不掉队,他们跟着队伍一跑就是一整天,他们从来不喊苦,不说累,还是孩子的他们。

面对敌人,绝不退缩,也不怯场,这些少年们和红军战士们一样,他们经历过沼泽求生,也忍受过饥火烧肠,好在,他们坚持过来了。

红军队伍里有不少小小年纪就参军的战士,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说着不同的方言,被统称为“小鬼”,他们之中,有一个叫做张金龙的,他中途与红军失散了。

年仅11岁的张金龙听说红军路过家乡,于是跑了出去,坚持要参加红军,张金龙家境贫苦,但是他对革命十分向往,可红军以张金龙年纪过小,拒绝了他,但张金龙却偷偷跟上了部队。

部队无奈,只好收下了他,一路长途跋涉,张金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红军做事,面对敌人,对勇敢抗争,受伤后,与部队不幸走散了,多亏一家农户看到了他,养好了伤的张金龙,打算去寻找部队。

一伙山匪却到来了,张金龙小红军的身份被发现了,面对即将被枪毙的命运,张金龙并不害怕,只说,希望自己不要被枪了结生命,如果可以,剩下一颗子弹,用来打敌人。

他的话让山匪动容,张金龙被放了,感谢命运眷顾的他马不停蹄的去往寻找部队的路上,终于,他回归了部队,继续着他的理想。

0 阅读:52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