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前的玉琮在三千年前的金沙遗址被发现

红袍山人啊 2025-05-04 16:09:54
这件文物不是说明金沙的玉琮受到良渚的文化影响,而直接就是良渚文化时期的实物流传到了金沙遗址。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十节玉琮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主要原因如下: • 形制纹饰相似:从形制上看,十节玉琮分节分槽,外形瘦高,与江苏武进寺墩、吴县草鞋山、上海青浦福泉山等良渚文化晚期遗址出土的玉琮形制十分吻合。在纹饰方面,其每节雕刻的简化人面纹,由阴刻细密平行线纹的长方形横棱表示羽冠,用管钻琢出一大一小的两个圆圈表示眼睛和眼珠等,这些雕琢技法和良渚玉琮的制作手法几乎完全相同,是良渚标志性“神人兽面纹”的简化版,而与商周时期的仿良渚玉器上纹饰的琢制工艺有明显不同。 • 玉质特征不同:金沙遗址出土玉器的主要材质多为汶川龙溪玉,多表现为不透明,材料疏松,多孔缝隙,内部多为白、灰、浅黄色。而十节玉琮为青色透闪石玉,质地温润,透明,其玉质与上海、苏州、嘉兴等地区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中的青绿色或湖绿色玉器相似,且其密度和硬度也与金沙本地玉器不同。 • 文化传播与交流:良渚文化在距今约5000年前兴起于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而金沙文化繁盛于3000年前的长江上游成都平原。在距今4200年左右,良渚文化突然消亡,与此同时,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中发现了良渚文化玉器的踪影,如三星堆仁胜村墓地曾出土良渚文化典型的玉锥形器。十节玉琮可能是随着部族迁徙等原因,先流传到三星堆,又从三星堆流传到了金沙。 综上所述,从材质、形制、工艺以及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分析,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十节玉琮是良渚文化的产物,后辗转流传至古蜀地区。

0 阅读:1
红袍山人啊

红袍山人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