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良霞(化名)姐还活着 我很高兴 良霞姐是我的一个堂姐,她们家在生产队最上面的瓦房子院子里。良霞姐是一个残疾人,小时候生病吃药时出了问题,导致她变成了哑巴,只能发出“嗯”或“咿咿呀呀”一类含混不清的声音,不能上学,不能干活,也不能正常恋爱结婚,组成家庭,生儿育女。 我们生产队在一条好几里长的大冲里。在大冲上头的我的大舅公家的一个姨姨,也是一个得了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一条腿无力,不能正常行走,终生未嫁,跟弟弟一家生活,直到终老。我们生产队除了良霞姐外,还有良慧(化名)姐也是一个残疾人,她得的是羊癫疯病,一发病就一头栽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人事不省,过后又啥也没有。这种病是大脑受到病毒侵袭所致,是她们家族的遗传病,她哥哥后来被气疯了,据说他也是发这个病一头栽倒在水田里窒息死的。 良霞姐的头脑是正常的,具有自己吃饭穿衣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她的家庭条件较好,得到了父母的疼爱和家人的悉心照顾。她兄弟姐妹一共有5个,上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兄弟姐妹都有。她父亲是一个老师,退休后回到老家,而没有在街上住,原来我以为他是为了在乡下钓鱼。我这个大伯气质儒雅,相貌堂堂,像个电影中的大干部。他很喜欢书法、钓鱼,曾到我们家竹林里挑选了几根钓鱼竿。我们村边上有一条河叫镇溪河,上面是木桥沟,后来建成了有名的木桥沟水库。在木桥沟下面2、3里的河面上,有一座桥叫东南桥,我们村那时就叫“东南村”。大伯退休后,便经常去东南桥河边钓鱼。那时,人们还可以在河边随便钓鱼,现在木桥沟水库成了富顺县城的备用水源地实行严管,不允许人们在库区及下面的镇溪河岸边钓鱼及在河中捕鱼了。离东南桥1里多的地方,有一个院子叫埃坝,那里是大伯的老家,大伯的大女儿王岚(化名)姐,如今住在成都,还不时念及这个地方。如今,埃坝还住着大伯叔叔的儿孙们。大伯在回家钓鱼的同时,也和老伴一起,共同照顾守护着他这个苦命的孩子,带给她不变的关爱。 20年前,大伯去世了。良霞姐就跟哥哥王良孟(化名)一家生活,嫂嫂蒋玲负责照顾她。良霞姐的弟弟王东(化名)结婚后,离开了老家瓦房子,他的新家在离家20、30里的宜宾孔滩镇上。大姐王岚(化名)年轻时是一个回乡知识青年,后来回城参加工作,进了厂,在城里结婚安了家。妹妹王菲(化名)则结婚在本乡中和场。 良霞姐的哥哥王良孟,长大后,先是在本村村小当民师,后来,顶替父亲在邻乡教书。他找了个农村媳妇蒋玲,他的小家也在老家瓦房子。后来,又在自家的老房子背后,新修了房子,最后又把家搬到了旁边的瓦房湾里。 王良孟今年正好满70岁,他结婚已40多年了。当时,他是城镇户口吃商品粮,嫂子蒋玲和侄儿侄女则是农村户口,在老家我们队里。他工作之余,还要抽空回家干农活。每年田里栽秧打谷则要请人帮忙。那时人们还把田土里的庄稼看得很重,不做吃的粮食从何而来?不像这10来年,到处是撂荒的田土。 良孟哥在学校教书,平时住在学校,不能天天回家。而蒋玲嫂子则住在家里,很少到学校。他们的感情也受到过一次挑战和冲击。那是良孟刚到这所邻乡完小教书不久,校工毛娅(化名)便看上了他,要离婚跟他好。毛娅父母是老师,毛娅是返城知青,被招工安排进了学校厨房工作。她老公是个农民,孩子也是农村户口,她要跟老公离婚,跟良孟结婚。此事在学校闹得沸沸扬扬,但只是她一个人的戏,良孟并没有动心,没有随之起舞,蒋玲听闻后也没有到学校大吵大闹。因为良孟的淡定与坚定,此事很快就成了过去,毛娅被调到了另一个学校的食堂工作。 良孟哥与蒋玲嫂子生了一儿一女,后来,她当上了组长,生产队改叫组了。父母去世后,良霞姐就跟嫂子蒋玲一家一起生活。良孟哥退休后,后来生了病,俩口子便到镇上,住在学校的房子里。街上生活条件好些,也便于去医院。蒋玲安排好良霞的生活,也时不时抽空回去看一下她。蒋玲既要照顾好生病的良孟,还要照顾好残疾人妹妹良霞。好在良霞生活还能自理,只是说不出话来。柴米油盐等安排好后,她也能自己生活。家里没什么人了,侄儿一家也外出打工了,侄女也出嫁了。山湾里十分寂静,可良霞早已习惯了,哥嫂不在家,她就一个人守护着这个家! 现在,良霞姐60多了。昨晚才听到瓦房子的堂姐自容说良霞姐还健在。现在,她是院外五保户,残疾人,一个月有政府发放的1000多元钱,我真为她感到高兴!这些年我一直在外打工,对生产队的情况一直不了解,大都还停留在小时候的记忆里。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也使以前的遗憾得到了一些弥补,良霞姐生活无忧,健健康康的,九泉之下的大伯也可放心了。(图/王良炬) 王良炬 2025年5月4日 北京
听说良霞(化名)姐还活着我很高兴 良霞姐是我的一个堂姐,她们
用户良兄
2025-05-04 07:49:3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