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本是中东唯一一个基督教国家,现在已经变成了伊斯兰教国家。 1943年,黎巴

陌上伊人笑 2025-05-03 09:27:35

黎巴嫩本是中东唯一一个基督教国家,现在已经变成了伊斯兰教国家。 1943年,黎巴嫩摆脱法国殖民统治,正式独立。那时候,基督教徒可是占了上风。 根据1932年的普查,基督教徒占54%,穆斯林占48%。为了稳住局面,黎巴嫩搞了个“国家公约”,把权力按宗教分配:总统得是马龙派基督徒,军队头头也得是这派的人;总理给逊尼派穆斯林,议长留给什叶派;议会席位按6:5分,基督教徒多拿点。 这套安排让黎巴嫩成了中东的另类——世俗、开放,贝鲁特甚至被叫作“东方的巴黎”。街上西装革履的人多,宗教气氛没那么浓,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可好景不长,50年代开始,事情有点不对劲了。穆斯林人口蹭蹭上涨,生育率高得吓人;而基督教徒呢,不少人收拾行李去了欧洲、美洲,找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加上1948年和1967年阿以战争,大批巴勒斯坦难民跑来黎巴嫩,大多是逊尼派穆斯林,人口结构彻底乱了套。 到70年代,穆斯林已经占了60%以上,基督教徒落了下风。这下麻烦大了,穆斯林觉得权力分配不公平,嚷着要改规则;基督教徒却死守老规矩,生怕丢了江山。双方你瞪我我瞪你,火药味越来越浓。 1975年,忍无可忍的矛盾终于炸了锅,黎巴嫩内战开打。基督教民兵跟穆斯林武装、还有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干得不可开交。15年战火,死了十多万人,城市被炸得稀巴烂。 这期间,宗教对立成了主旋律。1976年,基督教民兵血洗塔尔·扎塔尔难民营,死了几千人。1982年,基督教长枪党在以色列撑腰下,屠杀萨布拉和夏蒂拉难民营的巴勒斯坦平民,惨得让人不忍直视。叙利亚、以色列也掺和进来,局势乱成一锅粥。黎巴嫩的根基,就这么被撕得粉碎。 1990年,《塔伊夫协议》签了,内战才算停下来。这份协议改了游戏规则:议会席位从6:5变成5:5,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平分;总统权力被削,总理和议长地位上升。这等于承认了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事实,政治天平开始向他们倾斜。 但这协议没治本,宗教派系的裂痕还在,政治还是按宗派分蛋糕。黎巴嫩没回到从前的光景,反而在妥协中摇摇晃晃地往前走。 2022年的数据一摆,穆斯林占69.3%,基督教徒缩到28.8%。这数字明明白白告诉大家,黎巴嫩已经不是那个基督教国家了,伊斯兰教成了主流。 不过,黎巴嫩还没完全丢掉多样性。基督教徒在经济、文化上仍有分量,街上也能看到教堂和清真寺并存。可现实摆在那儿:经济崩了,2020年贝鲁特港爆炸又添一刀,政治派系斗得你死我活,普通人日子苦得没法说。宗教对立没消停,反而让乱局更乱。

0 阅读:143

猜你喜欢

陌上伊人笑

陌上伊人笑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