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18岁时娶了妻子王弗。但是王弗有很大的毛病,爱掌控,苏东坡每次和客人谈了什么,结交了什么朋友,她都要知道。苏东坡刚下职回家,王弗就会向他打探一天的工作情况。不过对于王弗的“越界”,苏东坡却十分纵容。 苏东坡也就是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年仅18岁时他在书院里第一次见到王弗,她是书院山长王方的掌上明珠,总在父亲讲学时静坐在一旁,发边别着一支木樨花。 王方带着学生出游时,看到青碧如镜的水池,便提议学生踊跃出声为池取名。苏轼看到跳出水面的锦鲤,脱口而出“唤鱼池”。 与此同时,王弗在闺房内写下同样的名字,托丫鬟交给父亲。当王方展开女儿的素笺,只见秀雅小楷写着:“池本无名,鱼亦无主,唤之即来,呼之则应,是为唤鱼池”。 这份素未谋面的默契,让王方抚着胡须哈哈大笑,认定这对小年轻是天造地设的良缘。 半年后,苏轼在为王方贺寿时,看见倚窗而立的王弗,她美妙的身影映在窗纸上,鬓角木樨花的影子随夜风轻轻摇曳,让少年才子心中泛起涟漪。 在王方的撮合下。次年,王弗穿上红嫁衣,嫁给苏轼,开启了一段“赌书消得泼茶香”的神仙眷侣生活。 婚后的苏轼发现了妻子的宝藏一面,她不只是贤淑闺秀。每当他挑灯夜读,王弗总会捧着温好的茶汤静坐一旁,有时他背书卡壳,她便轻声接出下句。 起初苏轼以为她只是偶然能接上,直到有次故意考她《汉书》,她竟能从头至尾流畅背诵。苏轼不知,王弗原来在闺中时,便偷偷研习经史,只为能与夫君灵魂共振。 25岁那年,苏轼赴凤翔任判官,初入官场的他不知人心险恶。王弗发现,每当有客人来访,夫君总因率真的性格直言不讳,惹了对方不快也不自知。 于是,她开始躲在屏风后“偷听”谈话。听语气、辨言辞、察态度,将访客分为“可深交”“需谨慎”“速远离”三类。 某次章惇来访,大谈“顺者昌逆者亡”的官场哲学,王弗从屏风后窥见他眼中闪烁的狡黠,等苏轼送他出门后,王弗便拉着丈夫说:“此人趋炎附势,他日若得势,必为祸端”。 起初苏轼还不信,认为妻子妇道人家,能懂什么。直到亲眼目睹朋友因为结交小人而遭受构陷,才真正佩服起妻子识人不凡的智慧。 从此,每当退朝回家,他总会主动向王弗“汇报”官场琐事,听她分析利弊。苏轼在妻子面前,乖巧的像是虚心受教的学生。 好景不长王弗因为产后失调病逝,当时她才27岁。苏轼将她葬在眉州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亲手在墓旁种植三万株松树。 从此,那个在屏风后为他甄别小人的身影,那个在深夜里陪他读书的温柔剪影,都化作了孤坟上的萋萋芳草。 10年后,苏轼在密州任上梦见亡妻。梦中的王弗穿着当时嫁给他时的红嫁衣,倚在窗边对他微笑,他猛然惊醒,泪水打湿了枕头,他起来,来到书案边,提笔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王弗的离世,对苏轼的人生也是重创。她在世时,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多次提醒苏轼收敛锋芒,才使得他官运通顺。 自从王弗去世后,苏轼因“乌台诗案”险些丧命,又在新旧党争中反复被贬,最终流放海南。 在苏轼的人生里,王弗是起点,是港湾,更是照亮他前行的星光。
俄罗斯挖出一座千年古墓,里面竟埋葬着一个中国人,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任谁也没想到
【5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