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聊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以前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啥不一样。很多朋友可能觉得

鸿树和趣事 2025-05-01 11:04:03

今天咱们聊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以前的社会主义道路有啥不一样。很多朋友可能觉得这俩名字差不多,是不是一回事?其实啊,它们就像一棵大树的不同生长阶段,根儿是连着的,但枝叶更茂盛了。 先从“过日子”的方式说起。以前咱们搞建设,就像家里做饭全按菜谱来,啥时候买菜、买多少都提前计划好(计划经济)。好处是大家都有饭吃,但有时候菜谱太死,想换个口味都难。现在不一样了,咱们让市场当“菜市场”,想买啥菜、怎么搭配你自己说了算(市场经济),政府呢就像“管家”,看着别让菜价乱涨、别有人卖坏菜,既热闹又有规矩。 再说“开门过日子”这点。以前咱们家门外头有点乱,只能跟少数几个邻居走动(相对封闭的对外交流)。现在可不一样了,咱们大门敞开,全球的“邻居”都能来家里串门——买外国的奶粉、用德国的机器、看韩国的电视剧,咱中国的手机、衣服也卖到全世界(全方位对外开放)。就像上周我同事还说,他刚下单的新西兰奶粉,三天就到货了,这放以前想都不敢想。 还有“奔好日子”的招儿。以前咱们总觉得“越公越好”,不管干啥都扎堆儿干(单一公有制)。现在明白啦,只要能让日子红火,个体户、小老板、大公司都能各显神通(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拿我们小区楼下来说,有国企开的超市,也有张大姐的包子铺,还有连锁的快递站,各有各的热闹,钱包都鼓起来了。 其实最核心的变化,是咱们更明白“啥是社会主义”了。以前总以为“穷干净”才是好,现在知道了,社会主义不是喝西北风,得让大家都有钱赚、有奔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像老家村里,以前种地全靠牛拉犁,现在政府带着建大棚、搞电商,去年我二舅卖草莓就挣了十万,这要是搁三十年前,他能想到自己能当“草莓老板”? 总结一下啊,以前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打地基”,咱们摸着石头过河,先把“家”建起来;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盖高楼”,咱们知道怎么让家里更舒服、跟邻居处得更好,还能领着大家一起奔小康。没变的是啥?根儿还是社会主义,心里装的还是咱老百姓的好日子,只是现在咱们更会“过日子”了,路子更宽、步子更稳了。 您要问我最大的感受是啥?就像我爸说的:“以前买肉要肉票,现在手机扫码啥都有;以前怕饿肚子,现在愁着减肥——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明白啦!”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0 阅读:1
鸿树和趣事

鸿树和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