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11月,上海警察厅厅长徐国梁遭人暗杀,幕后主使是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卢

蜀山史道道 2025-04-29 11:16:04

1923年11月,上海警察厅厅长徐国梁遭人暗杀,幕后主使是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卢小嘉。徐国梁是江苏督军齐燮元的亲信,这一事件,成为“齐卢之战”的导火索。

1923年11月,上海的街头又流传着一则震动人心的消息:上海警察厅厅长徐国梁在街角被暗杀。这一事件背后的幕后黑手,竟是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卢小嘉。徐国梁不仅是江苏督军齐燮元的亲信,更是这场政治暗战的关键人物。他的死,成为了后来历史上著名的“齐卢之战”的导火索。

徐国梁之死,根源在于齐燮元与卢永祥对上海这块富庶土地的争夺。上海,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其丰厚的税收和战略位置,自然成为了北洋军阀眼中的香饽饽。北洋军阀分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系。齐燮元作为冯国璋的直系部下,掌控着江苏,而卢永祥则隶属于皖系,控制着浙江。

上海的控制权,曾经属于江苏,但在上海镇守使郑汝成被刺后,皖系首领段祺瑞运用总理权力,将上海划归了皖系控制,由杨善德担任淞沪护军使,后继之者为卢永祥的老部下何丰林。

上海的税收对于任何派系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吸引力。齐燮元心照不宣地想要重新夺回对上海的控制权,而卢永祥和何丰林自然不会轻易放手。在这场暗流涌动的权力争斗中,徐国梁作为齐燮元的亲信和上海警察厅长,掌握着数千名警察力量,成为了齐燮元夺取上海的关键棋子。然而,卢小嘉慧眼识珠,先下手为强,暗中收买斧头帮主王亚樵,成功策划了对徐国梁的暗杀。

徐国梁的暗杀不仅是一场血腥的政治暗杀,更是上海这座城市权力斗争的一个转折点。徐国梁的死,对齐燮元来说,无异于一记沉重的打击。原本计划利用徐国梁手中的警察力量掌控上海,但这一切随着徐国梁的死瞬间化为泡影。

何丰林,作为皖系在上海的关键人物,他的行动迅速而果断。在徐国梁被暗杀的消息传开之后,他立刻采取行动,以确保皖系在上海的权力不受动摇。他任命陆荣钱为新的上海警察厅长,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徐国梁的快速替换,更是对皖系在上海控制权的一次巩固。

陆荣钱接替徐国梁的位置后,立刻开始重新整顿警察系统,确保所有权力和忠诚都牢牢掌握在皖系手中。他对警察队伍进行了重新编制和洗牌,确保所有关键位置都由皖系的忠实支持者担任。这一系列迅速而有效的措施,使得皖系在上海的控制更加牢固。

在1924年9月2日夜,“齐卢之战”正式爆发,前哨部队的交火成为了这场战争的序幕。齐燮元,虽然对上海的失控感到愤怒和无奈,却没有立即采取激进行动。他清楚地意识到,在这场纠缠于上海控制权的争斗中,直接的军事行动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这场战斗中,卢永祥虽然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但他的部队却面临着诸多问题。浙江一、二两师的官兵原本就有厌战心理,对这次的战争目的抱有疑问。师长潘国纲带领部队出发时,一场怪风突然折断了坐船的桅杆,这被官兵们视为不祥之兆。这种迷信加上已经低落的士气,导致这两个师在交战中几乎一触即溃。

北面的第十师旅长王宾,平日生活惯于安逸,面对战事时显得无能且恐慌。他在战事爆发时已经被吓得魂飞魄散,所指挥的部队在战场上也表现出了同样的溃败态势。

更严重的是北面右路的主力师长陈乐山,他沉迷于酒色、赌博和鸦片,对前线的战事漠不关心。在战斗爆发前,他更多时间花在租界的享乐中,忽视了部队的配置和准备,导致其部队在交战中也呈现出一触即溃的状况。

卢永祥虽以浙沪联军总司令的身份下令全线出击,但由于部队内部的种种问题,实际战斗力远不如表面上看起来的强大。各个师的官兵士气低落,战斗意志不强,使得卢永祥的军队在“齐卢之战”中表现出了明显的脆弱。

在这场混乱的战斗中,齐燮元虽未直接参与,但其影响和牵制作用不容小觑。这场战斗不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北洋军阀间政治斗争的延续,每一次冲突和决策都直接影响着整个华东地区的政治格局。在这种错综复杂的背景下,“齐卢之战”的每一次交锋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数。

0 阅读:71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