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焦虑,越读书,好的文学作品会让人有所感悟
翱皓聊文学
2025-04-27 15:56:47
我的私人书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许多公众场合,我们很少看到有人在阅读纸质书。网络的便捷让手机成了很多人离不开的生活必备品,网络小说似乎成了年轻人更爱的文学调剂品。
📖
然而,网络小说读多了,我们会发现网络小说的套路千篇一律,它能带给读者即时而又强烈的愉悦感和感官冲击,但却缺乏内心的感触和思想的启迪,如水过无痕般读完就忘,没留下多少痕迹。
📖
这时候就显出了文学的意义,尤其是那一批成长于七八十年代的作家,他们经历了时代的巨变,他们的作品既有对于过去的总结也有对于今天的思考。在过去与现在的天壤之别中,我们会对如今的社会、会对人性有更多的思考。
📖
说到文学作品,说到作家,不知道大家会想起哪些作家。大家最近读的又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
📖
迟子建、余华、苏童、毕淑敏、贾平凹、金庸、祝勇、刘震云……这些作家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他们的作品,然而有关他们创作的故事以及他们对文学、对生活、对写作的诸多见解我们确实知之甚少的。
📖
《文学依然在线》、《只为内心写作》这两本书是著名媒体人张英先生所著的访谈录,书中收集了他多年来采访的多位中国作家的访谈记录,共有20位,其中就有上面提及的诸多中国作家。
📖
这些访谈稿跨越的时间较长,却见证了21世纪初的时代巨变,这样的时代巨变也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着中国作家的创作。
📖
余华老师是近年来大众关注度比较高的一位老师,他的主要作品《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等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对于他的作品写得怎么样我们不置评价,因为阅读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阅读感觉,这与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活阅历有关。
📖
在这里,更想谈及的是书中对于畅销书作家这个话题的对话。这个话题不仅出现在与余华老师的访谈中,也出现在与贾平凹老师的访谈中。
📖
他们对于畅销书作家这个说法并不在意,他们更在意的是能不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一个好的作家并不应该被外界的喧嚣所打扰,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喧闹的时代。
📖
借由书中的对话,我仿佛找到了阅读的乐趣所在。阅读好的作品就是在阅读一个时代的回音,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共鸣,也可以在其中有所感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