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心音辨别、心脏杂音

经典一只波波虾 2025-04-25 16:06:15
一、心脏瓣膜听诊区: ·二尖瓣区: 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 ·肺动脉瓣区: 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又称Erb区 ·主动脉瓣区: 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脉瓣第二听诊区: 位于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Erb区 ·三尖瓣区: 位于胸骨左缘第4,5肋间 二、听诊顺序: 二尖瓣区(心尖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三尖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三、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心音及其产生机制: 1⃣️第一心音(S1):代表心室收缩开始。产生机制:二尖瓣关闭及三尖瓣关闭是S1的主要组成成分。 ·特点:心尖部听诊最响,音调较低钝、强度较强、历时较长,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 2⃣️第二心音(S2):代表心室舒张开始。产生机制: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突然关闭引起的振动是S2的主要组成成分。 ·特点:S2的主动脉瓣成分(A2)在前,肺动脉瓣成分(P2)在后。音调高脆、强度较S1弱、历时较短,在心底部听诊最响。 3⃣️第三心音(S3):心室快速充盈期末。产生机制:心室快速充盈期末血流冲击心室壁,心室肌伸展,腱束、乳头肌紧张的振动。 ·特点:音调低钝、强度弱、持续时间短,在心尖部内上方及仰卧位听诊清楚。一般只在儿及青少年中听到。 4⃣️第四心音(S4):出现在心室舒张末期。产生机制:心房收缩使房室瓣及其相关结构突然紧张振动。·特点:低频低振幅,正常不能被人耳听到。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