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团 生活走读生
🪦《北周史君墓》
✍️ 西安考古院
👨🦱一位北周粟特人墓考古发掘报告
史君墓位于西安未央区大明宫乡井上村东,西距汉长安城5.7公里,距北周安伽墓约2.2公里(北周安伽墓之后我也会出一篇笔记)。
.
【👨🦱史君是谁?】
史君是一位生活在北周长安的粟特人,其墓出土的铭文刻有粟特语和汉语双语,刻有墓主人夫妇的名讳:
🪦“大周凉州萨保史君石堂”
第二行刻:
🪦“君(讳□,其先)史国人也,本居西域”
十四行刻有:
🪦“妻康氏”
.
一个姓史,一个姓康,夫妇俩人均属“昭武九姓”。
史君,姓史,在北周武帝保定五年(565)被任命为凉州萨宝,时年72岁,萨宝是祆教的教长,不仅主持祭祀活动,还负责管理在华旅居的胡商。史国是一个小国,所以史君官品应该不高。
汉文还记载史君:
🪦“大象元年(五)月七日,薨于家,年八十六,妻康氏其(□□□□□)(同年六月七)日薨”
.
史君墓石椁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主人的特殊身份,还在于它所呈现出的文化交融现象。粟特人原始的丧葬方式以天葬为主,但史君这位久居长安的粟特人,却选择了当地的丧葬方式。
石椁顶部是歇山顶式殿堂式建筑,内部设有石床,史君和他的妻子康氏就长眠于此。(报告显示有男女人骨)
石椁墙板四面分别雕刻有四臂守护神、祭祀、宴饮、出行和狩猎等题材的图案。在石椁外侧,工匠用贴金彩绘浅浮雕记录了史君传奇的一生。这些浮雕中,有史君和朋友在长安举杯欢饮的画面,也有鸟云山树及水波装饰纹和骑马狩猎的图案,体现了中原文化与中亚文化的交流融合。
.
【极具特色的双语铭文】
史君墓石椁上的铭文是用粟特文字与汉字撰写的。这种形式的铭文,在全世界的粟特语考古文献之中极为罕见。如今,粟特语几乎已经没人使用,粟特人也成了一个历史名词。石椁上的铭文为我们研究粟特文字以及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使人们对生活在中国的粟特人有了进一步认识。
📍该文物现藏于西安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