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没瞎编🥹原来南海疍民是真的‼️
今天有的读呐
2025-03-28 15:12:18
当然要记录啊
在《南海归墟》这本小说中,我们认识了“疍民”,他们被描述为一群以“采珠”为生的水上居民,会游泳、肺活量好、身体素质好,但是过得也很惨。
真实历史上的“疍民”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呢?
📚《疍民历史文化与资料》
✍️吴永章、夏远鸣
——
✍️【北蜑(音:蛋)与南疍】
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支不同地域、时代、文化、族属的蜑人。
一为鄂、川、湘、黔边区的蜑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
一为两广、海南及福建等地的疍人,主要分布哎珠江流域、韩江流域及沿海地区。
因南北地域差异,前者称为“北蜑”、后者称为“南疍”
.
✍️【北蜑的消逝】
在中国古文献中,有关北蜑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汉的《淮南子•说林训》,“使但吹竽,使氐厌窍”中的“但”,指的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蜑民。这一解读在学术界有争议。另外在《后汉书•南蛮列传》注引《世本》曰:“廪君之先,故出巫诞。”《世本》是先秦重要史籍之一,通过这一记载可以看出“诞”的渊源甚早。
北蜑一直以蛮族的形象记载于文献中,人多憨勇、斗讼必死、淳朴讲义气,唐朝时国力强盛,版图扩张,北蜑的势力日渐衰弱,或被迁徙,或被融合,所以,唐代以后,北蜑逐渐在文献记载中消失
.
✍️【南疍的起源】
关于岭南疍民的最早记载始于隋唐。由于中国古代文献的模糊记载,不少学者直观认为岭南疍民是从长江流域迁徙而来,而作者认为岭南疍民就是岭南当地人。岭南疍民并非隋唐以后才出现,而是隋唐之时出现了疍民之名。岭南疍民应该源于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的族群,在汉代则被视为百越民族的一支
.
✍️【疍民身上的龙纹身】
疍民自称“龙种”“蛇种”,文献中称“龙户”,民间称“龙人”。
《广东新语·鳞语》载:
“南海,龙之都会,古时入水采珠贝者,皆绣身面为龙子,使龙以为已类,不吞噬。”
由此可见岭南地区捕鱼采贝为业的越人,在抵抗自然能力极差的条件下往往遭遇不测而葬身河海中。于是它们奉龙蛇为老祖宗,以期保佑自身安全,故文身成龙蛇状。又因出没水中,故不像汉人一样,把头发视为父母所赐而加以保留,必须断发以适应水上生活。
所以天下霸唱在写《南海归墟》的时候,还是做足了功课的。
0
阅读:5